我国天然茶树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者:
陈海燕,钟昌勇,黄耀恒

机构: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 南宁 530001

中文关键词:
白千层;;茶树油

中文摘要:
介绍了茶树油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研究、开发新产品,加强良种选育以及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白千层芳香油树的种植和加工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英文篇名: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OF NATURAL TEA TREE OIL IN CHINA

英文作者:
CHEN Haiyan, ZHONG Changyong, HUANG Yaoh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of Guangxi,Nanning530001,China)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blems about tea tree oil in China,suggests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ensify application study,to develop new products,to strengthen seed selection and to publicize products.It is valuable to plant and process melaleuca trees.

英文关键词:
Melaleuca; tea tree oil

引文:
[1]金其璋.什么是茶树油?[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3):37 39. [2]古佛政,张燕君.互叶白千层芳香油的提取和利用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9,15(3):33 38. [3]张燕君,陈利芳.蒸馏时间与互叶白千层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出油率关系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3):33 35. [4]邬文瑾,王鹏.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1):133 136. [5]张燕君,古佛政.互叶白千层精油的组分及抗菌作用[J].广东林业科技,1998,14(2):31 34.

小标题:
1 研究开发现状 1.1 白千层提取芳香油的得率 1.2 茶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1.3 茶树油深加工产品研究 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3 结语

光盘号:
SCTB0309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林产化工通讯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Bimonthly)

拼音刊名:
LCHG

年:
2003

期:
04

CN:
32-1328/S

ISSN:
1005-3433

文件名:
LCHG200304009

页:
35-36

分类号:
S789

专题代码:
D049;

子栏目代码:
75;

全文:
  白千层(Melaleuca)树种原产澳大利亚,当地俗称茶树。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上就有使用白千层芳香油(茶树油)的习惯,因其具有稳定的清爽、肉豆蔻芳香气味,常用作消炎、防虫驱蚊等药物。18世纪末茶树油开始得以初步开发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的茶树油作为防腐剂、消毒剂在战场上使用,开发了用于治疗皮肤病、灼伤、烧伤、枪伤、刀伤和蚊叮虫咬等药物,以及日用品和工业用油等产品。茶树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抗菌剂,也是极具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纯天然植物精油之一。目前,全世界茶树油每年产量500多t,澳大利亚占90%以上[1]。1993年广西、广东省部分地区开始对白千层进行引种试验,1995年广东省科委下达了“互叶白千层芳香油提取和利用研究”[2]项目,1998年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林业局“白千层芳香油树种栽培及加工技术”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天然白千层芳香油系统研究、开发正式开始。1 研究开发现状经过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近10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完成对引进这一树种的消化吸收,无论从精油的提取,还是产品的深加工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技术甚至超过了原产国澳大利亚。1.1 白千层提取芳香油的得率我国在植物精油的提取,特别对水蒸气蒸馏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省科委于1995年就下达了“互叶白千层芳香油提取和利用”重点研究项目,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根据古佛政[2]、张燕君等[3]的研究结果,以及结合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对不同年份植株含油量测定结果看,一年生的白千层植株得油率约为1.5%,第二年的萌芽枝叶得油率约为1.6%,第三年的萌芽枝叶得油率与第二年基本接近。1.2 茶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我国引种的白千层树种,由于引进渠道各不相同,造成白千层芳香油产品主要成分含量相差悬殊,邬文瑾等[4]定性定量地鉴定了近60个挥发性成分,其精油组分基本为单萜烯、醇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9%以上,而主要成分萜品 4 醇的含量为6.21%~39.91%,1,8 桉叶油素含量为4.02%~29.66%,这与张燕君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澳大利亚白千层各种家系天然种子进行选优试验发现,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有两类:一类以1,8 桉叶油素为主,其含量最高可达76.75%;一类以萜品 4 醇为主,其含量可达41.51%以上。1.3 茶树油深加工产品研究茶树油具有独特的抗菌、消炎作用[5]。据澳大利亚同行介绍,目前已开发应用于护发品、化妆品、漱洗用品、宠物用品、口腔卫生用品、消炎药品等100多个系列产品。我国对茶树油的认识时间较短,消费群体及许多生产厂家对茶树油独特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了解,使得我们的新产品研制开发出现停滞不前状态。目前除了茶树油单离萜品-4-醇产品外,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还完成了茶树油脱溴及其水溶性技术的研究,为进一步扩大茶树油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仅有日化行业开始使用茶树油,如广西柳州生产的两面针茶树油香皂、广东广州生产的高洁露牙膏等,而国外应用量最大的医药卫生行业,在我国仍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造成了我国茶树油产品主要依赖出口外销的局面,制约了这一极具市场前景行业的快速发展。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我国茶树油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扩大内销、加强应用研究、开发新产品,而这恰恰是我们科研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开发国内茶树油应用市场,目前首要的任务是结合医药卫生部门进行茶树油毒理、病理等应用试验,取得可靠的数据,让种植者开心,应用生产厂家热心,消费者放心,进一步促进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其次,加强良种选育的研究,使白千层芳香油得率及产品有效成分尽快赶上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增强我国茶树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产品外销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由于白千层树种引进时间不长,人们对其独特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产生怀疑,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用科学的数据,通过各种途经,广为宣传,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3 结语白千层芳香油树生长快,收获期短。在国外,茶树油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香皂、香波等行业,但目前产量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白千层芳香油树的种植和加工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及明显的经济效益。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工业研究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祖洪同志的帮助,特此感谢。我国天然茶树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陈海燕$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钟昌勇$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黄耀恒$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白千层;;茶树油介绍了茶树油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研究、开发新产品,加强良种选育以及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白千层芳香油树的种植和加工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及明显的经济效益。[1]金其璋.什么是茶树油?[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3):37 39. [2]古佛政,张燕君.互叶白千层芳香油的提取和利用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9,15(3):33 38. [3]张燕君,陈利芳.蒸馏时间与互叶白千层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出油率关系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3):33 35. [4]邬文瑾,王鹏.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1):133 136. [5]张燕君,古佛政.互叶白千层精油的组分及抗菌作用[J].广东林业科技,1998,14(2):31 34.

专辑代码:
D;B

专题子栏目代码:
D049_75;

第一责任人:
陈海燕

出版日期:
2003-08-30

机标关键词:
茶树油;白千层;良种选育;工业用油;桉叶油素;植物精油;倍半萜类化合物;应用研究;两面针;芳香气味;

SYS_VSM:
白千层:8320,千层:3428,良种选育:2976,茶树油:2728,互叶白千层:857,桉叶油素:670,工业用油:488,倍半萜类化合物:447,肉豆蔻:412,茶树:382,

页数:
2

文件大小:
14k

DOI:
CNKI:SUN:LCHG.0.2003-04-009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35-36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492

被引频次:
21

FFD:
1.079135

文献标识码:
12

期刊标识码:
QK0203;

来源标识码:
P01;P0204;

影响因子:
0.3411

专题整刊代码:
B016

复合专题代码:
D049;B016;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D;B;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304

作者代码:
06873907;06869015;06874375;

机构代码:
0094197;0094197;

表名:
CJFD2003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1

机构作者代码:
0094197:06873907;0094197:06869015;0094197:06874375;

THNAME:
LCHG200304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LCHG

行业分类代码:
128015420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白千层芳香油:8.2*49.8286;精油:2*3.5906;澳大利亚:6*10.1874;萜类化合物:2*1.7953;大洋洲:6*5.09368;互叶白千层:6.4*31.757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5*29.0583;白千层:25.2*105.079;茶树油:30.2*125.928;现状及发展方向:2*9.99201;篇长:1928

NVSM_分组:
白千层芳香油;澳大利亚;互叶白千层;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白千层;茶树油;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一作者H指数:
11

CI指数:
431.844

第一机构: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第一作者代码:
06873907

第一机构代码:
0094197

主要主题:
茶树油;现状及发展方向;

次要主题:
白千层芳香油;澳大利亚;互叶白千层;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白千层;

机构作者名称: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 南宁 530001_陈海燕;钟昌勇;黄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