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的新表达

作者:
王卿宇;孙佳;吴婕;

机构: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文关键词:
地域性;;新闽南建筑;;文化传承

中文摘要:
地域性理论早已被广大建筑学者和从业者所熟知,但将其理论付诸于建筑设计过程并予以实施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闽南地域建筑文化的叙述,思索现代建筑如何实现地域性的经典理念,并结合若干新闽南建筑实例的探究,表现笔者对于新闽南建筑风格设计的思索。

英文篇名:
The new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of Minnan Architechure

英文作者:
WANG Qingyu;SUN Jia;WU Jie;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men University;

英文摘要:
The regional theory has been widely known by students and architects. It is a subject worth being explored that how to put the theory into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y discussing the local culture of Minnan region,combined with some examples,the writer is suppos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implement the regional concept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do a research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英文关键词:
Regional Architecture;;New Minnan Architecture;;Cultural heritage

引文:
[1]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2]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吴良镛.对厦门经济特区规划的调查与探索[J].北京:《建筑学报》,1985-02. [4]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林志杰,郑政.闽南建筑[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所引图片均来自于笔者本人拍摄。

小标题:
1 闽南地域建筑文化 1.1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1.1.1 空间———和谐均衡营造大气之美。 1.1.2 材料———精致多样突显典雅之美。 1.1.3 工艺———丰富辉煌渲染智慧之美。 1.2 风格形成原因 1.2.1 气候 1.2.2 中原和本土文化交融 1.2.3 海洋文化 2 闽南建筑的“新”表达 2.1 适应自然气候———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2.2 创新的材料与技术 2.3 契合地域新理念 2.3.1 新建筑符合传统空间特征 2.3.2运用新材料工艺演绎传统形式特征 2.3.3 神似传统符号特征

光盘号:
SCTC1410S1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福建建筑

英文刊名: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拼音刊名:
FJJZ

年:
2014

期:
08

CN:
35-1120/TU

ISSN:
1004-6135

文件名:
FJJZ201408012

页:
39+47-48

分类号:
TU-80

专题代码:
C038;

子栏目代码:
13;

全文:
“地域性”早已不是新兴建筑词汇,而用它作为标榜文章的字眼,又似有老调重弹之嫌。然而作为身处闽南地区余载的建筑求学者,和众多一并奋斗着的建筑设计和学术研究的前辈们和同仁们一样有为闽南地域性建筑代言的冲动和热情。闽南传统的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一员,沿袭了木构技术以及砖石技术和传统的建筑形式,又因代代相传的民间做法形成了独有的地域工匠技术。1闽南地域建筑文化“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且介亭文集》中呐喊道。在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浮夸风吹过后,扎根于本土的地域性建筑越来越被重视和欢迎,因为它们“接地气”。时至今日,闽南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也经历了复杂的“提出—争议—论证—基本确定”阶段,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要研究地域建筑,必然先要追溯其文化等方面背景。1.1闽南传统建筑特色闽,乃福建之简称,闽南即是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等均合称为闽南。闽南三角地区包含有侨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等等。对于闽南传统民居,大家的第一映像多是红砖建筑。笔者还是从空间、材料、工艺等方面论述其特色。1.1.1空间——和谐均衡营造大气之美。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就单栋而言,习惯以“厅堂”为中心,和很多中国传统民居一样讲究中轴对称,作为中国传统民居院落形式中的一员,闽南大厝是闽南民居最为典型的类型。建筑平图1闽南传统民居院落单元面布局规整,采用中轴对称布局,面宽一般为三开间和五开间(俗称“三间张”或“五间张”),进深有二进、三进、五进不等。几间张几落大厝的布局主次分明,是传统建筑文化体系的显著体现,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第一进下落,下房分居两侧,第二进上落,两侧分别是起居室卧室,而两厢一般是辅助用房例如杂物间和厨房;而若是多栋组合地看来,闽南民居多以院落为单元,群体组合,院落层层叠进,形成多院落的组合,这些有趣的空间既提供休闲的场所,也使建筑满足日照和通风需求如(图1)。1.1.2材料——精致多样突显典雅之美。闽南传统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材料砖的运用。砖有烟炙砖、斗底砖、红砖等。其中,“烟炙砖”是闽南地区工匠用稻田中的泥土做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形成的红砖,由于模具等制作过程中不可抗力因素而残留在红砖表面有二三道紫黑色纹理,故有此名。石头的使用也是一大特点,白石、青石、黑石等石材都是常用的配置。除此之外,身处海边的闽南地区使用牡蛎壳作为建材也是一大特色如(图2),牡蛎壳作为外墙的建筑材料,具有隔音、坚固、冬暖夏凉、防虫之功效,因此获得“千年砖,万年蚵”的美名。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比如砖和石头的“出砖入石”也是颇具特色。1.1.3工艺——丰富辉煌渲染智慧之美。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是工艺文化,木雕、石刻、彩绘、透雕图2牡蛎壳作墙体材料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同时闽南建筑文化又是多元文化,表现在各种建筑构件的变化上,又表现在它能吸收外来建筑的精华并融入到闽南的建筑文化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屋顶,有单曲燕尾屋顶和双曲燕尾屋顶等。燕尾脊是其具体体现,燕尾脊的基图3双曲燕尾屋顶起翘的燕尾脊本原型便是指屋顶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的形状,而在尾端一分为二像燕子的尾巴,所以俗称“燕尾脊”。给人一种腾飞的感觉,异于北方民居建筑的那种平稳和庄严如(图3)。马背山墙—即归带,造型多样,是建筑重点处理的部分,它和前檐口上部的“山头”都是视觉重点,山墙在中国古代早有,而在闽南地区的山墙形式衍生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类,主要由方位和五行相生之说提供理论解释,目的在于祈求人丁旺盛家在平安。而山头却是近代受西洋建筑影响而产生,在工匠眼中,山头也是发挥创作力的作业场。燕尾脊与山墙等构成的美丽曲线成为了闽南传统民居的重要特色。镜面墙—民居墙身的正面,闽南地区将其称为“镜面墙”、“镜面壁”。下落明间的凹寿正面称“牌楼面”。镜面墙一般用白石、红砖砌成,牌楼面则用白石或青石砌成。闽南传统建筑中有很多精美的装饰纹样,“万字纹”、石雕等十分常见,色彩上闽南建筑多呈红色,显喜庆与震撼之感。1.2风格形成原因1.2.1气候闽南所处江南丘陵的一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充足的日照使得悬挑庭院的出现顺理成章;风频雨多的客观使得燕尾脊以及悬山硬山顶不单单是造型的作用。1.2.2中原和本土文化交融闽南地区自古民风彪悍,古有郑和下西洋,还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加上本土宗教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礼仪传统思想的交融促成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1.2.3海洋文化闽南人民世代居于海边,这种对海洋的特殊感情造就了闽南人审美上对柔和线条以及奇巧装饰美的欣赏。2闽南建筑的“新”表达2.1适应自然气候——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图4挑檐、连廊在厦门筼筜书院中的应用关注气候是建筑现代性和地域性的结合点。闽南建筑对气候的关照体现在建筑的空间上及形式的处理上,重点在防晒、雨水、风的处理上。“新闽南”建筑的作法就是运用现代技术体现对气候的回应。例如厦门海鲜坊采用的象形“渔网”穿孔铝板不仅起到遮阳防晒通风作用,同时表达了闽南的海洋文化;而厦门大学幼儿园屋图5园博苑厦门园掩映于绿树中顶的架空空腔,在起到隔热作用的同时还为儿童提供了富有趣味的活动场地;在厦门筼筜书院里面,笔者同样看到了起遮阳、避雨作用的挑檐和连廊如(图4)。位于厦门园博苑闽台岛东南角的嘉园——厦门园,其主展厅利用平缓铝管屋面、宽大的清水平台、轻钢构架、木色格栅勾勒了一幅恬静、雅致的场景。远眺厦门园,建筑掩映在绿树中,与环境交融在一起如(图5)。2.2创新的材料与技术传统地域材料是最容易唤起人们记忆的感知,运用现代材料通过新的建构方式以得到地域文化的认同;传统技术与工匠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高技术应寻求新效法以达到现代科技与地域建筑文化的结合。图6富有闽南风味的嘉园的开放空间在地域性表达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传统烟炙砖、木格栅、砖雕与现代玻璃、钢的并置打造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结合的建构,比如用现代材料铝材来表现传统民居建筑的三川脊,刻花玻璃表现传统宝瓶栏杆以实现现代材料的地域表达。还可以将地域材料与技术更新并用,传统工艺做法在镜面墙、照壁等构件上的更新运用就是很好的例证。嘉园的入口门厅由轻钢构架、矮墙围合成向内开放的空间,屋顶由铝管构成不等坡屋面,浮于轻钢构架和加绢玻璃上,轻盈而富于变化。建筑外形既具有传统韵味,同时又不失闽南风情如(图6)。图7筼筜书院墙体素洁稳重,屋顶轻盈通透筼筜书院是厦门第一座现代书院,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地处城市中心却三面环水,绿树掩映,犹如世外桃源。书院门廊坡顶由轻钢、铝等材料组合而成,轻盈通透,与素洁稳重的墙体产生强烈对比,现代与传统进行着对话,传达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闽南地方韵味如(图7)。2.3契合地域新理念即是如今的新建筑创作中应符合地域文化,得到场所认同,反应自然景观环境特征和人们精神与情感深层次的表达。2.3.1新建筑符合传统空间特征以传统的中国园林空间为原型,将自然、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现代材料、技术来造园,传统的空间特征表达出浓厚的闽南韵味,形成富含地域性的现代闽南园林,如厦门园博苑嘉园主辅展厅西北分开,巧妙将远处的杏林阁“借”入园中,印于涟漪图8厦门园借景“杏林阁”水上,给人以乐趣如(图8)。还有运用中国传统园林中框景的空间有意设计“景框”,一实一虚,相映成趣如(图9)。又如传统闽南骑楼造型空间图9营造框景的效果的介入,使得整个集美万达中“集美金街”的地域文化风情更加浓厚,整条金街的场所感和地域性得到大众的认可。2.3.2运用新材料工艺演绎传统形式特征原型的再现——运图10闽南传统红砖拼出传统纹饰用现代材料对闽南民居的燕尾脊、悬鱼、镜面墙等构件的再现来重现闽南地域建筑的传统氛围。抽象提炼——在厦门园博苑嘉园设计中,对闽南传统民居构件进行抽象提炼,采用铝材、玻璃等现代的材料重新建构,并结合传统搭建工艺使得“新闽南”风格建筑既具有文化的底蕴,同时又不失时代感。形式演变——在集美万达的处理上,对闽南传统民居双坡屋顶的提炼演变,通过现代蜂窝铝板的演绎来建造屋顶,使得建筑不仅有闽南建筑的意蕴,而且时代感与现代感十足。2.3.3神似传统符号特征以筼筜书院燕尾脊与传统燕尾脊、集美万达悬鱼与闽南传统悬鱼为例,对传统建筑符号的提炼,使得“新闽南”风格建筑不仅在“形”上相似,而且在精神层面上“神”似。精雕细琢的细部构造,能成为人们情感的延伸寄托。嘉园的门厅照壁采用闽南传统工艺砌筑,圆形的漏窗和万字纹图案砖雕,意味着传承与发展的涵义如(图10)。在建筑师创造新建筑的时候,若能充分抽象出地域性格和人文气息,继承传统建筑文化,那么使用者和建筑之间也能进行对话,这也是地域性最大的价值和最时尚的的表达。闽南建筑的新表达@王卿宇$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孙佳$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吴婕$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地域性理论早已被广大建筑学者和从业者所熟知,但将其理论付诸于建筑设计过程并予以实施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闽南地域建筑文化的叙述,思索现代建筑如何实现地域性的经典理念,并结合若干新闽南建筑实例的探究,表现笔者对于新闽南建筑风格设计的思索。地域性;;新闽南建筑;;文化传承[1]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2]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吴良镛.对厦门经济特区规划的调查与探索[J].北京:《建筑学报》,1985-02. [4]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林志杰,郑政.闽南建筑[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所引图片均来自于笔者本人拍摄。

专辑代码:
C;

更新日期:
2014-10-11

专题子栏目代码:
C038_13;

第一责任人:
王卿宇;

出版日期:
2014-08-01

机标关键词:
闽南地区;现代材料;材料工艺;墙体材料;学术研究;燕尾;钢构架;牡蛎壳;万达;本土宗教;

SYS_VSM:
建筑设计过程:5248,新闽南建筑:4390,地域建筑:3924,建筑风格:3837,文化传承:3134,建筑实例:2542,闽南地区:1214,现代材料:1100,民居:934,地域性建筑:825,

页数:
3

文件大小:
329K

DOI:
CNKI:SUN:FJJZ.0.2014-08-012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37-38+29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266

被引频次:
2

FFD:
1.067491

文献标识码:
12

期刊标识码:
QK0203;

来源标识码:
P0204;

影响因子:
0.038

专题整刊代码:
C038

复合专题代码:
C038;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C;

语种:
中文;

年期:
201408

期刊栏目层次:
建筑创作与设计_建筑艺术

作者代码:
30812109;09229517;30812108;

机构代码:
0125037;

表名:
CJFD2014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机构作者代码:
0125037:30812109;0125037:09229517;0125037:30812108;

卷期号:
No.194

THNAME:
FJJZ201408

热度:
0

省代码:
0017;

出版物代码:
CJFD_FJJZ

行业分类代码:
12801260401;128024206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新闽南建筑:11.4*64.7148;地域性:18.4*97.4182;闽南传统民居:8*42.3347;厦门园博苑:3*17.4226;燕尾脊:9*32.2201;地域建筑文化:3.2*21.0935;闽南:25.2*78.0633;文化传承:1.8*4.48262;文化历时性传播:1.8*4.48262;篇长:3735

NVSM_分组:
新闽南建筑;地域性;闽南传统民居;厦门园博苑;燕尾脊;地域建筑文化;文化传承;

第一作者H指数:
2

CI指数:
17.208

第一机构:
厦门大学;

第一作者代码:
30812109;

第一机构代码:
0125037;

主要主题:
新闽南建筑;地域性;文化传承;

次要主题:
闽南传统民居;厦门园博苑;燕尾脊;地域建筑文化;

机构作者名称: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_王卿宇;;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_孙佳;;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_吴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