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之著述初探

作者:
曾冉波,吕立忠

机构: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 广西桂林541002 ,广西桂林541002

中文关键词:
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

中文摘要:
文章介绍了清代桂林地方人士著述中其文化世家的著述情况 ,对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人文蔚起、著述丰富的原由进行了探讨。

引文:
[1][2]胡桂荣,吴菲.从广西人士古籍著述状况剖析“桂北文化”[A].吕余生主编.桂北文化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3][4][5][6][7][8][10][22][23]赖彦于主编.广西一览[M].南宁:1935. [9]顾乐真.广西戏剧史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7. [11]临桂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桂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10.[12]周思雄,周崇义.科第生辉仕宦风流[A].灵川文史(第八辑)[C]. [13]周思雄.灵川县九屋江头爱莲家祠[J].桂林文博,2001.1-2. [14][21]蒋钦挥.旧时王谢堂前燕[A].吕余生.桂北文化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15]蒋琦龄.空青水碧斋文集·行述[M].1885年刻本. [16][18]郭志高,李达麟.陈宏谋撰辑刊刻书籍考略[A].朱方木冈.陈宏谋研究论文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17]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A].词学第四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 [19]蒋励常.岳麓文集[M].1859年刻本. [20]黄泌等.临桂县志[M].桂林:蒋存远堂,1905.  另参见: 唐戴生等.全州县志[M].1942年铅印本. 刘兴等.永福县志[M].1906年刻本. 李滋繁.灵川县志[M].1929年石印本. 广西统计局.广西省述作目录[M].1934.7. 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M].南宁:1934.8. 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A].广西历代文人著述馆藏联合目录[M].1983.12. 广西统计局.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M].1934. 广西乡试朱卷·唐景崧、况周颐、周廷冕、朱、朱远绶、李吉寿、龙应中卷[Z].清刻本. 广西道光同治光绪历科会试朱卷·黄俊熙卷[Z].清刻本. 广西咸同光绪年间选优贡、拔贡及岁贡卷·李骥年卷[Z].清刻本. 周家彦.桂林周氏家集[M].1934年周氏自刻本. 桂林周氏朱卷[Z].清刻本.

小标题:
一、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概况 1.清代桂林, 一家数代或一家中多人有著述的文化世家特别多。 2.文化世家著述的数量多, 著述宏富者多。 3.文化世家的著述中, 高水平、高质量、有影响的著作多。 二、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丰富之原由 1.世代仕宦, 丰衣足食——文化世家良好的经济条件的影响 2.重教勤学, 人才辈出——文化世家严格、持久的家庭教育的影响 3.书香味浓, 家学渊源——文化世家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世代相传的学术传统的影响 4.门当户对, 相得益彰——桂林文化世家的婚姻关系与影响 5.近水楼台, 优势卓然——桂林优越的求师交友条件与良好的文化氛围

光盘号:
HIST0310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广西地方志

拼音刊名:
YDFZ

年:
2003

期:
03

CN:
45-1034/K

ISSN:
1003-434X

文件名:
YDFZ200303014

页:
45-51+56

分类号:
K29

专题代码:
F094;

子栏目代码:
2;

全文:
一、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概况桂林山川钟灵毓秀 ,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上其地方人士的著述极多 ,其中又以清代为最。有研究者统计 ,清代广西籍人士著述共计 1 5 1 3种 ,其中桂林籍人士的著述占 41 % ,有 61 6种[1 ] ,即此可见清代桂林人文之盛。而清代桂林地方人士的著述当中 ,文化世家的著述又占相当的分量。为探讨之方便 ,我们先将清代桂林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世家及其著述列表如下 :家庭作者性别出身著    述备 注临桂陈宏谋家陈宏谋男进士 培远堂全集、培远堂偶成稿、培远堂文檄、培远堂手札节要、陈文恭公文集、五种遗规、课士直解等 30余种陈钟珂男举人陈鸣远诗文集、文恭公年谱、历代纪年便览宏谋子陈莹英女含贞轩诗、含贞轩词宏谋女陈兰森男进士 白云草、居庐草、春信草、岭南游草、太平寰宇记补阙、南陔纪咏、泛舟纪程、三通序目、南昌府志 宏谋孙陈继昌男状元如话斋诗稿宏谋玄孙临桂龙启瑞家龙启瑞男状元浣月山房诗草、汉南春柳词钞、经德堂文集、经籍举要、古韵通说、庄子字诂、诸子精言、尔雅经注、小学高注补证、班书识小录、通鉴识小录等近 30余种龙光甸男举人见田诗文集、宰黔防乍录、圣域述闻、字学举隅启瑞父何慧生女梅神吟馆诗草启瑞妻龙继栋男举人 槐庐诗学、槐庐词学、十三经地名韵编、清汉学家列传、龙松琴先生词、图书集成校勘记、皇朝谥法考 (辑 ) 启瑞子临桂况周颐家况周颐男举人 蕙风词、蕙风词话、和珠玉词、第一生修梅花馆词、阮庵笔记五种等30余种 (含民国时期著述多种 )况祥麟男举人 红葵斋诗集 (家刊 )、红葵斋文集 (家刊 )、红葵斋笔记 (家刊 )、红葵斋类函 (初集、二集、三集 )、灯说册存、六书管见 周颐祖父朱 镇女淡如轩诗草周颐祖母况 澍男进士东斋诗偶成周颐伯父况 澄男进士 西舍诗钞、西舍文 (家刊 )、杂体诗钞、使秦纪程 (家刊 )、粤西胜迹诗钞(家刊 )、两论纂说 (家刊 )、春秋属比事、说文征典、广千字 周颐伯父家庭作者性别出身著    述备 注临桂王鹏运家王鹏运男举人半塘定稿、庚子秋词 (家刊 )、味梨集、春蛰集 (家刊 )、袖墨集、蜩知集(家刊 )、虫秋集 (家刊 )、骛翁集 (家刊 )、校梦龛集、双白词 (辑 )、四印斋所刻词 (辑 )等近 2 0种王必达男举人养拙斋集鹏运父王必蕃男举人桂隐诗存鹏运叔临桂朱琦家朱 琦男进士 来鹤山房文钞、怡志堂诗集、怡志堂文集、怡志堂文初编、怡志堂文钞、怡志堂诗文集、伯韩诗钞、台垣奏议朱凤森男进士 韫山诗稿、韫山六种曲 (与其妻姚氏合著 )、守秦日记、守浚记传奇、才人福传奇、辋川图传奇、西石缘传奇、十二叉传奇、平锞记传奇 朱琦父朱 绪男举人存耕堂诗文集、时雪山房诗稿朱琦祖父朱 男举人纫兰制艺朱琦堂弟朱远缙男举人哑铃诗稿朱子朱远缮男进士亚竹庐呤草朱子临桂朱依鲁家朱依鲁男进士筱庭纪岁诗、筱庭文集、柯庭赋朱亨衍男举人息肩呤、陇首呤、荔浦呤、退耕轩杂著 (家刊 )、海喇都初志依鲁祖父朱若东男进士朱元晖集依鲁父朱依炅男进士读书识字庵诗集、读书识字庵杂著、野航矣欠乃集、课馆存余、杂著依鲁弟临桂周因培家周因培男进士榕荫书屋笔记、榕荫书屋诗文集周 琢男进士芘堂吟草因培父周 益男进士树草堂诗集、树草堂文集、树草堂诗余、意林补、续汉书蒙释因培子周思宣男贡生 率性庐诗存、率性庐文存、周立生诗文稿、芘堂学经质疑、游艺录、待养要义、读史论丛、诸子会通等近 2 0种 因培侄周庆壬男贡生三绛随笔因培孙临桂周必超家周必超男进士 分青山房全集、分青山房诗钞、分青山房文集、分青山房诗词誊稿、分青山房课艺、赋学秘诀周瑞清男举人鉴湖集必超弟周 璜男进士聊自娱斋弃余草、聊自娱斋诗文、汉书随笔必超子周炳翰男贡生用我法斋诗钞周璜子临桂黄苏家黄 苏男举人了缘梦呓、蓼园词选号蓼园黄明懿男进士希绿窗稿、楚江离绪、岳麓芳言、进呈合编黄苏叔父朱凤亭女红兰池馆诗存黄苏妻黄 暄男进士与益山房偶存稿黄苏子全州蒋启家蒋启男进士 问梅轩诗草偶成、问梅轩文稿偶成、见闻随笔 (家刊 )、教士汇编 (家刊 )、李杜韩三家摘句 (家刊 )、课艺偶成、训俗迩言、道光会昌县志蒋廷页秀男举人梦小草启曾祖蒋振阅男进士清芬纪略、农杂著启叔祖蒋励常男举人 岳麓文集、岳麓制艺 (家刊 )、类藻引注 (家刊 )、武经评说摘艳 (家刊 )、十室遗语、养正篇、医学纂要 启父蒋启徵男举人昕斋家书 (家刊 )启兄蒋启奂攵男进士少麓遗稿 (家刊 )启弟蒋琦龄男进士 空青水碧斋诗集、空青水碧斋文集、空青水碧斋尺牍 (家刊 )、碧斋楹联 (家刊 )、课艺偶成 (家刊 )、南行和苏集 (家刊 )、白华之什 启子蒋元杰男进士蘅雪斋誊草启子蒋  王旬男尺木山樵杂著、知足知不足斋诗钞启子蒋实英男蒲门誊草蒋 王旬子蒋莹英男留东杂记蒋 王旬子家庭作者性别出身著    述备 注全州谢赐履家谢赐履男举人悦山堂诗草谢良琦男举人醉白堂诗集、醉白堂文集、钓谱、醉白堂词、谢献庵诗集赐履叔祖谢庭琪男进士若园遗稿赐履子谢庭瑜男进士掷虚集赐履子谢济世男进士 谢梅庄先生遗集、谢梅庄先生杂著、西北域记、以学集、居业集、离骚解、纂言内编、纂言外编等 10余种 赐履侄儿全州蒋良骐家蒋良骐男进士 京门草 (家刊 )、伤神杂咏 (家刊 )、下学录、覆釜纪游 (家刊 )、昌黎先生遗文集 (辑 )、东华录 (辑 )蒋 肇男进士近光集、归真集、林下闲谈、蛩鸣集、杜诗集解、退食琐谈、书法指南良骐叔祖蒋 林男进士介庵诗稿良骐父永福李熙垣家李熙垣男贡生《江行图》水墨山水画册李孔淳男举人味无味斋诗集 (家刊 )熙垣弟李葆祺男举人笏山诗草 (家刊 )熙垣子李纪瑞男贡生不平鸣诗集熙垣侄儿李翰华男梅仙诗草、吟秋百咏词熙垣从曾孙李琪华男博爱录熙垣从曾孙灌阳唐景崧家唐景崧男进士 请缨日记、看棋亭杂剧、寄闲吟馆诗存、诗畸、诗畸外编、诗畸日记、谜拾、唐景崧徽卿先生遗诗、体用学堂课艺唐懋功男举人得一山房诗集景崧父唐景崇男进士新唐书注、新唐书刊误、经筵讲义稿景崧弟唐景 山封 男进士集服兴屯景崧二弟灵川周启运家周启运男进士有不为斋诗文集、绍濂堂制艺、买鹊轩诗周履泰男举人定阳学制偶存启运父周 永男举人灵谷文集启运长子周廷绶男举人爱菊轩诗集启运次子周启烈男贡生方书撮要、方脉秘传、选择慎用、行文口诀启运堂弟周 冠男进士宝拙斋诗草、东轺笔记、粤氛绿、筠园史集、浣香斋诗集启烈子周绍昌男进士偶然草、落叶草周冠子  纵览清代桂林文化世家的著述 ,以下几点尤为引人注目 :1 清代桂林 ,一家数代或一家中多人有著述的文化世家特别多。在上表中我们共列出了有代表性的桂林文化世家 1 5家 ,其中临桂最多 ,有 9家 ,全州次之 ,有 3家 ,灵川、永福、灌阳各一家。清代桂林 ,像这样一家数代或一家中多人有著述的文化世家还有一些 ,如临桂状元张建勋之家 (张建勋著有《愉谷诗稿》 ,其曾祖张其禄有《悦云诗草》 ,祖父张著有《巢睫吟稿》) ;灌阳卿彬有《洪范参解》等多种著述 ,其二子祖阴著有《观澜楼集》 ,其长子祖一、三子祖培各有诗作传世……限于篇幅 ,不一一列举。在上述文化世家中 ,全州龙水蒋启一家 ,近2 0 0年间 (自雍正年间至民国初年 )著述代不乏人 ,自其曾祖至其孙 ,凡 6代 1 1人有著述 ,特别突出。如以家族计 ,其龙水蒋氏则是一族数代 2 0余人有几十种著述 ,可谓文化之大族。此外 ,灵川九屋江头洲村周氏、临桂靖藩后裔朱氏 (上述朱琦、朱依鲁即是 )也是一族数代 2 0余人有著述 ,而永福罗锦崇山村李氏则是一门数代“画笔如林” ,称雄桂林画坛 ,同为文化之大族。2 文化世家著述的数量多 ,著述宏富者多。以上列举的 1 5家桂林文化世家 ,凡 70余人 ,共有著述 330余种 ,如以有研究者统计的清代广西籍人士著述 1 5 0 0余种 ,桂林地方人士著述 60 0余种[2 ] 计 ,那么这些文化世家的著述占清代广西籍人士著述的 1 /5还多 ,占桂林籍人士著述的一半有余。并且 ,这些文化世家中的许多人著述累累 ,著述超过 5种以上的有 2 0余人。其中陈宏谋有30余种、数百万字的著述 ,其种类之多 ,数量之大 ,在清代官员中均为罕见。其他著述宏富者还有 :况周颐 30余种 ,龙启瑞近 30种 ,王鹏运近 2 0种 ,周思宣近 2 0种 ,谢济世 1 0余种。可以说 ,桂林是清代广西著述的富集之地 ,而这些文化世家则处在这个富集地带的中心区 ,其著述宏富者是这个中心区的中心。3 文化世家的著述中 ,高水平、高质量、有影响的著作多。桂林的文化世家中 ,出现了众多的在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 (如陈宏谋、龙启瑞、王鹏运、况周颐、蒋良骐、朱琦、谢良琦、谢济世、唐景崧等 ,都是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名人 ) ,因此 ,也出现了许多代表这些杰出人才学术、艺术成就的高水平、高质量、有影响的著述 ,如 :陈宏谋为清代名臣 ,第一流政治家 ,以其政绩及道德学问(著述 ) ,被誉为“理学名臣 ,岭南儒宗” ,其《五种遗规》广为刊行 ,影响深远 ;龙启瑞 ,高中状元 ,多才多艺 ,著述涉及经学、文字、音韵等诸多领域 ,在文学上也是多面手 ,为“广西五大古文家”之一 ,清代广西“三大中兴词人”之一 ;王鹏运以其词学 (词作、词论与词的校勘 )方面的巨大成就 ,成为“晚清词坛四大家”之一 ,成为“粤西词派”的旗手 ,他所校勘的《四印斋所刻词》 ,旁收博采 ,精审订伪 ,“自此而后 ,词家有校勘之学 ,词集有可读之本 ,有功于词坛尤巨”[3] ,为近代一部罕见的词书 ;况周颐同为“晚清词坛四大家”之一 ,“粤西词派”的旗手 ,其词论著作《蕙风词话》被推评为“千年之绝作”[4] ;蒋良骐是著名的宫廷史家 ,其《东华录》至今仍为史学界研究清前期历史的必读之书 ;朱琦有《怡志堂诗文集》等著述 ,“文能兼方苞、姚鼐之长 ,而扩其所未至 ,诗格雄浑 ,不立纲宗而自成体势 ,为“广西五大古文家之一”[5] ;谢良琦著有《醉白堂诗集》、《醉白堂文集》等 ,“为文忠质而泽于文 ,浑厚而裁于义 ;诗歌音节壮朗 ,沛然近古……为海内词坛领袖。于广西清代文化史上独开风气之先”[6] ;谢济世为清代有名的监察御史 ,著书能持独立之精神 ,“为学术界思想解放之急先锋”[7] ,与其叔祖谢良琦世称“二谢”[8] ;唐景崧为一代儒将 ,在援越抗法中立有战功 ,归隐后寄情于戏剧 ,是“桂剧的第一位剧作家”[9] ,著有《看棋亭杂剧》 ,他还办体用学堂 ,提倡科学 ,培养人才 ,“开广西新学之始”[1 0 ] ,著有《体用学堂课艺》。这些文化世家以其著述、以其在文化上的巨大成就 ,为桂林、为广西生色不少。二、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丰富之原由  著述乃文化最显著之象征 ,因此 ,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丰富之由 ,也是其人文蔚起、文化发展之由。1 世代仕宦 ,丰衣足食———文化世家良好的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对个人而言 ,首先要解决温饱 ,然后才能专心于读书、做学问 ;对一个家庭而言 ,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后 ,家庭成员才有读书、做学问以及著述的可能 ;要世代书香 ,成为文化世家 ,更需相当的经济实力。清代桂林的文化世家 ,均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并世代为官 ,例如 :临桂四塘横山村陈氏家族 ,自清雍正元年( 1 72 3年 )陈宏谋进士及第始 ,代代有人登科及第 ,至光绪二十七年 ( 1 90 1年 )其七世孙陈敉功止 ,七代凡 1 80余年间 ,其科甲有状元 1名 ,会元 1名 ,进士 4名 ,解元 2名 ,举人 2 6名。以仕途而言 ,官至巡抚、总督以上的有 4人[1 1 ] ,另还有翰林 2人。灵川九屋江头洲村周氏 ,从康熙以后有进士8名 ,举人 2 5名[1 2 ] ,其中周启运一家“一门两进士 ,三代四举人” ,自其曾祖周培正始 ,至其子周廷冕 ,五代接连任知县 ,有“一门五知县”[1 3] 之称 ;全州龙水蒋启家 ,自康熙二十三年 ( 1 684年 )其高祖蒋尚翊中举始 ,往下顺延七代 ,有进士4名 ,举人 1 1名 ,并且七代均任知县以上官员 ,蒋启本人官至河道总督 ,其子蒋琦龄官至顺天府府尹 (相当于北京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 [1 4 ] 。清代其他桂林文化世家 ,同样也是科第不断 ,世代仕宦 (鉴于篇幅 ,其世代科举仕宦的情况在此不能详举 ) ,从而拥有优裕的家境 ,为其家庭成员的著述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一 ,后辈有机会接受教育 ,读书、识字 ,而读书识字后学问、著述才有可能。这些世代官宦之家 ,其后辈受教育的机会、程度与条件远非一般家庭所能比拟 ,如全州蒋琦龄 ,“购田千余亩 ,建义庄 ,周恤宗族……又立义塾二 ,凡族内子弟为之延师课读 ,成立者不少……”[1 5] ;全州谢庭瑜“构楼数椽……藏书数万卷 ,每岁延名师 ,命戚族中佳子弟肄业其中”(《桥渡谢氏族谱》卷 1 2 )。其二 ,本人及家庭成员可衣食无忧后追求高雅 ,吟诗作画、赋曲填词、赏山玩水、游历交友、著作学问等 ,求得文化上的发展。一些官宦世家在文化追求上的条件也是非一般家庭可比 ,如永福画家李熙垣于道光十年乘船逆漓江而上 ,跨灵渠入湘江进洞庭 ,顺长江下至武昌 ,沿途写生 ,成《江行图》水墨山水画册。贫家子弟何能如此 ?其三 ,著述的刊刻需要相当的财力 ,而当时个人著述的刻、印主要依靠私刻家刊 ,因此 ,文化世家的家庭成员著述的刊刻行世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 (经济的、政治的 )。我们仅对桂林部分文化世家的部分著述进行了考证 ,可以看出其中相当多的是家刊本 (全州蒋启 ,著述中就有 1 0余种为家刊本 ;陈宏谋家独资家刊的著述就更多 ,仅其晚年就自出资金印书 1 3种千余卷赠家乡[1 6] )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再比如 ,王鹏运校勘刻印《四印斋所刻词》等词集 ,是依赖其兄的经济支持 ,“其仲兄名维翰……户部主事 ,官河南粮道 ,宦囊甚裕……刻词所费 ,皆取之仲兄 ,年需万金”[1 7] 。2 重教勤学 ,人才辈出———文化世家严格、持久的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人才是文化发展 ,也是著述的保证 ,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严格、持久、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这些文化世家在家庭教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限于篇幅 ,在此不予详述 ,仅就其家庭教育的共同特点概括如下 :第一 ,长辈们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 ;第二 ,家庭教育重视读书习字、著作学问 ,也非常重视品行操守、伦常道德的教育 ;第三 ,十分重视儿童时期的教育 ,但家庭教育不仅是幼儿及少年时期的事 ,子弟成才入仕后 ,长辈仍继续谆谆教诲不已 ;第四 ,对子弟进行教育的除了父母外 ,还有祖父母、兄姐等 ,常常是许多人培育一人 ,或是相互切磋 ,共求长进 ;第五 ,长辈们课子训孙时 ,注意给后辈以学习方法、读书门径的指导 ,让他们掌握良好的读书治学的方法 ;第六 ,爱护与督责并重 ,爱之愈深 ,责之愈重 ,却又循循善诱 ,让严格的教育在爱抚的情意中进行 ;第七 ,长辈以身作则 ,行不言之教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激励后辈。正因为文化世家有严格、持久、良好的家教 ,所以其家风秩然威肃而绝不傲慢疏懒 ,子孙皆知勤学敬业 ,人人悦学奋进 ,不乏胸怀大志、勤奋刻苦之辈 ,故而人才辈出。这种胸有大志 ,从陈宏谋“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 ,必为世人不能做之事”的自勉语可窥 ,从朱琦称慕陈宏谋的为人与学术 ,从而“锐志向学”的行为可察 ;这种勤奋刻苦 ,由谢济世“深闺夜静一青灯 ,儿读诗书母纺织”之诗句可见 ,由龙启瑞“未曾一日废学也”之话语可知。而桂林文化世家的人才辈出 ,则有目共睹 :有临桂朱依鲁一家的“三代四功名 ,子孙三进士” ,有全州才湾蒋氏的“一门四进士 ,三代三翰林” ,有永福李吉寿 (熙垣子 )一家的“父子五登科” ,有灌阳唐景崧一家的“同胞三翰林”……3 书香味浓 ,家学渊源———文化世家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世代相传的学术传统的影响桂林文化世家无不飘散着浓浓的书香 ,表现在 :其一 ,耽悦于吟咏之事 ,留下了众多诗集、词集、文集等。其二 ,潜心于学问 ,以著述自娱 ,将学问、著述视作其人生最大的志趣。如陈宏谋“手不离卷 ,潜心学问 ,政务之暇 ,勤于著述 ,至老不倦”[1 8] ,蒋励常“年逾八十 ,灯下书绳头小楷 ,……手不释卷”[1 9] ,周思宣“平居著述自娱 ,足迹不履城市 ,鲜有识其面者”[2 0 ] 。其三 ,以培育人才与传播文化为业、为乐。这些世家中有十数人 (周必超、周璜父子 ,朱琦、朱寿康两兄弟 ,蒋励常、蒋琦龄祖孙俩 ,黄明懿与其侄孙黄暄 ,以及况澍、蒋肇、周璜、周永、周因培、唐景崧等人 )曾主讲各大书院 ,或任书院山长。其四 ,热心于地方文化建设。如蒋良骐、谢庭琪二人共同主持《(乾隆 )全州县志》的纂修 ,谢庭琪之弟庭琛也参与该志的撰修 ,而蒋良骐所在的才湾蒋氏一族 ,参与其事的达 1 3人之多 ;临桂况祥麟、况澄父子衷情于桂林风景名胜的修建 ,曾捐资重修月牙山殿、花桥等景点 ,并为之撰文、题刻……文化世家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且在文化上还表现出“家学”的特征。比如 :龙光甸、龙启瑞父子致力于文字学的研究 ,共同辑有《字学举隅》、《临文便览》等书 ;况祥麟对文字学有精深的研究 ,著有《六书管见》 ,其子况澄研究文字学 ,著有《说文征典》一书 ;李熙垣一家书画技艺代代相传 ,则是这种“家学”最突出的例证。文化世家家庭文化氛围与学术传统对其家庭成员在学问、著述方面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仅以况周颐的学问、著述为例况周颐家世代书香 ,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学术传统 ,一家人都雅好诗词文学 ,耽悦于吟咏唱酬 ,撰诗填词 ,著作学问 ,且造诣颇深。祖父况祥麟以其耄耋之年仍手不释卷 ,潜心学问 ,对文字学、音韵学有精深的研究 ,有《六书管见》等诸多著作 ;祖母朱镇为明靖藩后裔 ,通音晓律 ,是有名的闺阁诗人 ,著有《淡如轩诗草》 ;二伯况澍 ,曾协修《康熙字典》 ,辞官后掌教榕湖经舍 ,致力于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 ;三伯况澄多才多艺 ( 1 1岁便与同学联结诗社 ,在诗社中是举“坛帜”的角色 ) ,宦游 2 0年后不问政事 ,潜心钻研 ,勤于学问 (其读书、做学问时留下的手迹足可等身 ,有一百四十余册 ,今藏广西桂林图书馆 )。况澍、况澄都工诗词 ,各有著作传世 (见著述表 )。况周颐耳濡目染 ,自儿时起就表现出对诗词的浓厚兴趣与文学创作上的非凡才能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词学领域。况周颐就说过他幼时曾受伯父况澍所撰的《杂体诗钞》的影响 ,仿效“自君之出矣”体 ,写过“自君之出矣 ,不复画长眉 ,眉长似远山 ,山远君归迟”的诗。他少年时期就写有大量的词作 ,其第一部词集《存悔集》收录的就是他十六七岁以前的词作。后来况周颐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与词学研究 ,以其词作 ,更重要的是以代表其词学理论主张的重要著作《蕙风词话》 ,成为晚清词坛四大家之一 ,成为重要的晚清词坛流派 ,即“粤西词派”(或称“临桂词派”)的旗手。况周颐的成就 ,得益于其家庭浓厚文化氛围的薰陶 ,得益于家学渊源———“世代领吟临桂韵 ,骚坛欲誉况家风”的颂扬即表达了人们对况氏家族世代家学相承盛况的赞佩。4 门当户对 ,相得益彰———桂林文化世家的婚姻关系与影响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牢不可破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清代文化世家的婚姻也是如此 ,其联姻的对象也多为书香门第、耕读之家。以永福李熙垣家为例 :熙垣本人娶临桂进士周位庚 (名画家 ,被誉为“清代广西山水画之冠”)的女儿为妻 ;其父李树乔娶陈宏谋的侄孙女 ;其子李吉寿娶临桂举人龙恩浩、龙恩宠之妹 ;其侄儿李洵娶吕璜 (“广西五大古文家”之一 )的女儿为妻 ;其孙李骥年娶的是临桂状元刘福姚的姑母。并且 ,桂林的文化世家之间有着相互的姻亲关系。如灌阳唐懋功家 ,懋功本人娶临桂举人阳耀祖的侄女为妻 ,其长子景崧娶的是举人王必达 (王鹏运之父 )的堂妹 ,其二子景崇娶的是状元龙启瑞的二女儿。再如灵川周启运 ,其长子廷冕娶的是龙启瑞的长女 ,三子廷揆娶的是况周颐的大姐 ,二女嫁给朱琦之长子朱方达 ,四女嫁给永福举人韦恩霖之子、进士出身的韦业祥 ,五女嫁与龙启瑞的侄儿龙维榜。而朱琦家的婚姻关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桩外 ,可考的还有 :朱琦之族妹朱镇嫁况祥麟 (况周颐之祖父 ) ,朱琦之堂弟朱娶况周颐之堂姐 (况澄之女 ) ,朱琦之堂侄朱远绶娶况周颐之堂侄女 (况桂彬之女 ) ,朱琦之侄儿朱成彦娶龙启瑞之堂侄女 (龙启鹏之长女 ) ,朱琦之孙朱圣俞娶龙启瑞侄孙女 (龙启鹏之长孙女 )。朱氏与临桂陈氏之间、全州龙水蒋氏与临桂龙氏之间……也有婚姻关系。世家、大族世代联姻的也不少 ,如全州龙水蒋尚翊 (蒋启高祖 )一支 ,五代内曾有 1 4次将桥渡谢氏的大家闺秀娶进村来 ,其中蒋琦龄的夫人、母亲、祖母、曾祖母、高曾祖母 ,均为谢氏。全州才湾蒋氏同谢氏的联姻也很密切 ,谢济世的母亲、继母、元配、妹夫、女婿、儿媳均为蒋氏。而谢赐履的女婿、三个儿媳、四个孙女婿 ,也是蒋氏[2 1 ] 。书香门第、文化世家的这种相互结亲的婚姻关系 ,对他们的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这种婚姻关系 ,使士大夫、文化世家在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等方面 ,从血缘关系上结成巩固的、长久的同盟 ,共同推进其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发展 ,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 ,文化世家的这种门当户对的婚姻关系 ,使得他们处在彼此相当的文化层次上 ,有相同的文化兴趣与追求 ,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濡染、砥砺、影响。下面仅以临桂陈氏、龙氏、况氏三家的一些例证 ,说明文化世家、大族婚姻关系在其文化发展中、著述学问上的影响与作用。陈宏谋的夫人杨氏出自诗书传家的望族 ,他的岳父杨家英非常看重他。陈宏谋 1 6岁考秀才落第后 ,其岳父支持他继续学业。宏谋 1 9岁起 ,开始受业于岳叔杨家修 (康熙五十二年举人 )的门下 ,学业大有长进。龙启瑞与其姻亲朱琦酬唱、切磋甚多 ,有大量诗文 ,龙启瑞与其父龙光甸同著《字学举隅》、《临文便览》 ,朱琦为之作序。而龙启瑞之子龙继栋 ,与他的姻兄韦业祥唱酬甚笃 ,交游甚多。韦业祥是龙继栋家以文会友之地“觅句堂”的座上客 ,两人相互切磋、砥砺 ,同为“临桂词派”的重要人物。况祥麟与朱琦也有姻亲关系 ,他们宴乐、游玩 ,也留有诗文。况祥麟的著述《六书管见》由其后辈编校、刻印时 ,其进士出身的孙婿周廷揆 (灵川周启运之子 )为之作序。况祥麟家的婚姻关系 ,对其孙儿况周颐的教育成长与学问著述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况周颐的乡试卷中以受业先后为序列具的业师 ,排在第一位就是他的表兄许呈瑞 ,另外还有他的太岳丈赵子绳、堂姐夫朱 (况澄之婿、朱琦之堂弟 )、堂姐夫刘汝和。周颐进入词学领域 ,也与他家的一桩婚姻很有关系。况周颐二姐的夫家 ,也是一书香之家 (见表中“临桂黄苏”) ,况周颐 1 2岁的那一年的某一天 ,到二姐家去 ,无意中发现了二姐夫的曾祖父蓼园 (名黄苏 ,号蓼园 )先生所著的《蓼园词选》 ,其中的词作“浑雅温丽” ,一下子把周颐吸引住了 ,二姐见他拿着词集爱不释手 ,就将词选送给他 ,让他带回家去。况周颐如获珍宝 ,回家后即手不释卷 ,模仿填词 ,心思口诵 ,沉浸其间。自此 ,况周颐对词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 ,以致后来以词为终身事业 ,“癖词垂五十年” ,成为一代名家。 (况周颐一直将《蓼园词选》保留在身边达 5 0余年 ,在其晚年穷困潦之时 ,特嘱其门人赵尊岳将此书重刊 ,并为之作序 ,序中写道 :“……余年十二 ,先未偿知词。偶往省姊氏 ,得是书案头 ,假归洛诵 ,诧为鸿宝 ,由是遂学为词 ,盖余词之导师也。”)类似的例证还有许多 ,在此难以一一列举。如果将文化世家、大族家族本身对其后辈在文化、教育上的影响作用视为明线的话 ,那么 ,与之相辅相成的 ,则是文化世家、大族相互结亲的婚姻关系。5 近水楼台 ,优势卓然———桂林优越的求师交友条件与良好的文化氛围桂林地处广西与中原联系的主要通道上 ,又是广西的政治中心 ,途经、仕宦于此地的外籍官吏众多 ,桂林又是广西的文化教育中心 ,不同学科领域的卓有建树者云集此地 ,或著作学问 ,或授徒讲学 ;学子们云集此地 ,或应试赴考 ,或从师学习 ,或切磋交流。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数量、规模与水平在广西都是领先的 ,为学子们提供了求师交友、文化学习的良好机会。它的文教事业发达 ,学风、文风很盛 ,其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学子们强烈的文化熏陶。生活在桂林的文化世家自然处于近水楼台的位置 ,获益匪浅 :朱琦、龙启瑞、蒋琦龄等人在桂林求学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时任广西学政的池生春门下 ,后又都曾在桂林讲学。朱琦、龙启瑞早年还曾在桂林受教于吕璜 ,吕璜是“广西五大古文家”之首 ,是榕湖、秀峰书院的首席讲师 ,朱、龙二人都曾听其讲学 ,后来同为“广西五大古文家”的成员。况周颐在桂林受教于王拯。王拯是广西马平人 ,在文学上是多面手 ,擅长诗词、散文 ,曾主讲桂林各书院 ,“与朱琦、龙启瑞以业术相高 ,游处讲习 ,最为有名 ,为广西五大古文家之一”[2 2 ] 。况周颐受教于这样的名师 ,于词大有长进。唐景崇、景山封 兄弟 ,也曾在王拯门下学习。景崇、景山封 与其兄景崧三人还在桂林受教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郑献甫。郑献甫是广西象州人 ,“历主广州、桂林各书院 (曾任桂林经古书院、秀峰书院、桂山书院山长 ,笔者注 ) ,为两粤宗师。生平博学强记 ,富于历史眼光及批判精神……为文直抒所见 ,力辟道统文派之说。诗亦体格苍老 ,出于自然 ,为思想解放之急先锋。与王拯等五大古文家同时而别张一帜”[2 3] 。朱远缙、朱远缮、朱远绶兄弟三人则受教于周璜。周璜 ,同治七年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主讲桂林宣成、榕湖、桂山书院 30余年 ,为广西培养了不少人才 ,是著名的教育家 ,状元张建勋、刘福姚皆出其门下。朱琦、龙启瑞等人 ,集中于桂林杉湖唱和酬答 ,切磋研讨 ,佳作迭出 ,名重当时 ,被称为“杉湖十子”、“杉湖诗派” ,后人将他们的诗作汇刻成《杉湖十子诗钞》。总之 ,清代桂林有着优越的求师交友条件与良好的文化氛围 ,是文化发展的沃土 ,文化世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其家庭成员们的学问与著述受益颇多。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之著述初探@曾冉波$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2 @吕立忠$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2清代;;桂林;;文化世家;;著述文章介绍了清代桂林地方人士著述中其文化世家的著述情况,对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人文蔚起、著述丰富的原由进行了探讨。[1][2]胡桂荣,吴菲.从广西人士古籍著述状况剖析“桂北文化”[A].吕余生主编.桂北文化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3][4][5][6][7][8][10][22][23]赖彦于主编.广西一览[M].南宁:1935. [9]顾乐真.广西戏剧史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7. [11]临桂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桂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10.[12]周思雄,周崇义.科第生辉仕宦风流[A].灵川文史(第八辑)[C]. [13]周思雄.灵川县九屋江头爱莲家祠[J].桂林文博,2001.1-2. [14][21]蒋钦挥.旧时王谢堂前燕[A].吕余生.桂北文化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15]蒋琦龄.空青水碧斋文集·行述[M].1885年刻本. [16][18]郭志高,李达麟.陈宏谋撰辑刊刻书籍考略[A].朱方木冈.陈宏谋研究论文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17]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A].词学第四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 [19]蒋励常.岳麓文集[M].1859年刻本. [20]黄泌等.临桂县志[M].桂林:蒋存远堂,1905.  另参见: 唐戴生等.全州县志[M].1942年铅印本. 刘兴等.永福县志[M].1906年刻本. 李滋繁.灵川县志[M].1929年石印本. 广西统计局.广西省述作目录[M].1934.7. 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M].南宁:1934.8. 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A].广西历代文人著述馆藏联合目录[M].1983.12. 广西统计局.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M].1934. 广西乡试朱卷·唐景崧、况周颐、周廷冕、朱、朱远绶、李吉寿、龙应中卷[Z].清刻本. 广西道光同治光绪历科会试朱卷·黄俊熙卷[Z].清刻本. 广西咸同光绪年间选优贡、拔贡及岁贡卷·李骥年卷[Z].清刻本. 周家彦.桂林周氏家集[M].1934年周氏自刻本. 桂林周氏朱卷[Z].清刻本.

专辑代码:
F

专题子栏目代码:
F094_2;

第一责任人:
曾冉波

出版日期:
2003-08-25

机标关键词:
况周颐;进士出身;朱琦;文化世家;王鹏运;怡志堂;诗草;临桂;课艺;蕙风词;

SYS_VSM:
清代:5400,况周颐:3730,进士:3511,举人:3284,朱琦:2046,陈宏谋:1708,怡志堂:1525,文化世家:1395,临桂:1242,诗草:1239,

页数:
8

文件大小:
76k

DOI:
CNKI:SUN:YDFZ.0.2003-03-014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43-49+54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342

被引频次:
10

FFD:
1.07904

文献标识码:
21

期刊标识码:
QS0103;

来源标识码:
P0204;

影响因子:
0.0328

专题整刊代码:
F094

复合专题代码:
F094;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F;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303

作者代码:
12351553;12351570;

机构代码:
0220298;0220298;

表名:
CJFD2003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机构作者代码:
0220298:12351553;0220298:12351570;

THNAME:
YDFZ200303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YDFZ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335302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文化世家:49.2*265.912;婚姻关系:9*24.2391;著述:75.6*340.486;桂林:59.7*168.133;广西:59.7*84.0663;清代:3.8*7.74087;明清时代:3.8*3.87043;篇长:10978

NVSM_分组:
文化世家;婚姻关系;

第一作者H指数:
3

CI指数:
0

第一机构:
广西桂林图书馆

第一作者代码:
12351553

第一机构代码:
0220298

主要主题:
文化世家;

次要主题:
婚姻关系;

机构作者名称: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 广西桂林541002;广西桂林541002_曾冉波;吕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