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喜相逢 滋润寻常百姓家——中国花文化及其产业发展

作者:
周武忠;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

中文摘要:
<正>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也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花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花文化内容花市,花展,花节;直接表现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

小标题:
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文化产业蓬勃兴起 以花文化引导花卉消费

光盘号:
AGRI1503S1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中国花卉园艺

英文刊名:
China Flowers & Horticulture

拼音刊名:
HYZG

年:
2014

期:
23

CN:
11-4496/Z

ISSN:
1009-8496

文件名:
HYZG201423007

页:
25-28

分类号:
G124;F326.13

专题代码:
F090;J149;J154;

子栏目代码:
2;372;3;

全文:
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花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花文化内容花市,花展,花节;直接表现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介绍古今名人赏花赞花或育花的种种趣事;以花为题,借花传情,如花语等;介绍花卉栽培的知识,信息,经验以及科学新方法,新技术等;花卉衍生产品的设计、研发与应用;花卉旅游。花文化研究我国的花文化研究主要有4方面:花卉研究,是对花卉生产本身的研究;花文化研究,是人类对花卉态度的研究;花文化研究方法,有描述性、实证性等方法;花文化研究队伍,目前主要是高校老师,特别是研究生比较多。我国花文化研究又分为总论性研究、分论性研究、食用文化研究和旅游研究。其中总论性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花文化框架体系的构建》、《插花艺术》、《中国花文化的特征》、《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中国花文化中体现的植物自然属性及其发端的人文内涵》、《中外花卉文化比较研究》、《对上海、南京花卉消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等。分论性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梅花文化》、《兰花文化》、《菊花文化》、《荷花文化》、《茶花文化》、《桂花文化》、《桃花文化》、《杏花文化》、《海棠文化》、《竹文化》、《“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其文化内涵》等。食用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的食花文化及其产品开发研究》、《食花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食用花卉现象》、《滇西大理白族地区的食花文化》、《云南思茅的食花现象》、《民族植物学》等。花卉旅游研究的代表作有《花卉的旅游审美》、《云南花卉产业与旅游》、《河南花卉产业与旅游》、《茶花文化旅游》、《兰花文化旅游》、《梅花、荷花、牡丹、芍药、桃花等传统名花在节事旅游和旅游景区形成中的重要性》等。花卉与旅游相结合已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之一。目前,花文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总论性的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花卉文化研究体系;而花文化的分论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名花的研究,其中对梅花、兰花、菊花、荷花、牡丹、山茶、海棠等研究居多。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密切关系。花卉应用研究以花卉食用和花卉旅游为代表,已形成了花卉食用文化与花卉旅游文化。而对于花卉食用的研究多以少数民族的食花习俗作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方面。花中国花文化网卉与旅游的结合多以举办花卉节庆或会周武忠26 2014年·第23期《中国花卉园艺》展的形式来吸引旅游者,达到增收、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方面理论缺少研究深度和高度。未来研究趋势现有研究多从文学、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探讨花卉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等问题,很少从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方面探讨花卉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以科学有效的定量与定向相结合的研究体系从人的心理习惯和生活规律方面研究花卉的文化价值将是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目前对于花卉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在宏观的经济产出思维束缚之下,采取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方法,而对于花卉的精神价值创造研究还不多见。将来的研究会朝着更加关注花卉文化对于人类生活的精神影响和精神价值的创造方向发展。在花卉消费的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了解花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将来可以开发的新应用领域。尤其是花卉旅游是将花卉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内涵相融合,并且可以结合花卉食用文化进行开创性开发利用的领域,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目前还没有正规的关于花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应成立研究机构,出版机关刊物《中国花文化》,并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国花文化研究基金和花文化奖,以提高人们对我国花文化的认识,直接培育和弘扬花文化,使花文化不断得以振兴。文化产业蓬勃兴起花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各方的关注。2013年年初,国家林业局发布了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编制的《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先进的花卉品种创新体系、完善的花卉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发达的花卉生产经营体系、高效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健全的花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繁荣的花文化体系。《规划》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建设100个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2013年8月24日,在第八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暨2013年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开幕式上,广西横县被授予“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单位)”。把“中国茉莉花之乡”—广西横县作为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目的是推动横县茉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花文化和花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积累经验。花文化的重视和发展,直接带动了花卉疗养、花卉餐饮等产业的蓬勃兴起,花文化的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最有生命力的“绿色朝阳产业”之一,它也是实现文化、休闲、生态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体验经济”、“生态经济”、“休闲经济”等新理念的有效途径。促进花文化及产业发展,可以做好品牌花卉产品的培育、休闲养生、花卉美食、花卉美容美体、花文化节庆、花文化博物馆等方面的文章。如何利用好花文化这张牌,助推花文化产业,以下以“扬州万花园”为例进行分析。扬州万花园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成了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及挖掘和体现扬州特有的花卉文化的区域,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该园强调“万花”主题,在塑造群芳竞秀氛围的同时,多方位展示花与国家、花与城市、花与名人、花与诗词、花与民俗、花的寓意等花卉文化;设置了花卉美食馆、美食主题体验区、美食纪念品销售区、花卉民俗馆和花卉养生馆等功能馆。花卉美食馆花卉美食馆又分为花卉食文化、食用花卉百科、花卉精品菜肴、花卉风味小吃、花卉特色饮品5个展区。我国花馔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食花习惯,屈原《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唐宋时期,食花之风盛行于皇室。宋代林洪花馔专著《山家清供》问世后,花馔逐渐传入民间,至今盛行不衰。此外,世界各国均有深厚的食花文化。花卉食文化展区主要展示介绍我国和其他国家悠久的食花历史和食花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并收集各类影视剧中涉及花卉美食的片段制作成纪录短片循环播放,吸引游客注意力。食用花卉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就有50多种。食用花卉百科展区主要选择了常见食用花卉。对每种食用花卉的介绍又分为3个部分:便于识别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范围,食用部分和食用方法。同时对食用花卉配以能反映其形态特征的彩图或黑白线条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花卉菜肴至今已成为许多地方特色,比如广东的“菊花龙凤”、“芋花烧茄子”、“菊花鲈鱼”、“桂花汤”,上海的“玉兰鱼片”、“霜打玉兰”、“桂花栗子”、“菊花糕”,山东的“桂花丸子”、“茉莉鸡脯”等,都是各大菜系的“名菜”。花卉精品菜肴展区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花卉与绘画式展示介绍各种花卉精品菜肴的典故、《中国花卉园艺》2014年·第23期27菜品特色和制作方法,使游客对菜肴产生一定的感观认识。花卉不仅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花卉风味小吃展区主要向游客展示花粥、花点心、花汤等各类花卉风味小吃,使花卉美食更具有普及性。花卉是制作药茶及保健茶的良好原料。花卉特色饮品展区主要向游客展示介绍各类花茶、花酒和花卉饮料,集常识介绍、产品介绍、产品展销于一体。美食主题体验区该区主要邀请名厨、名师与游客进行互动,具体设置花卉美食现场教、花卉美食亲口尝、闭幕庆典百花宴、花卉美食创意亲子大赛、花卉美食亲手做五大环节,让游客亲身体会花卉美食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参与制作。美食纪念品销售区该区主要展示销售与花卉美食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如花卉食谱、花卉食用文化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各种花卉美食特产等。花卉民俗馆我国人民始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甚至把自然中的花草予以人格化。人们心目中的种种花草的形象,如发财树、长寿花、幸福树、勿忘我等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久而久之,就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民俗馆一方面要使参会嘉宾了解到与花卉相关的民俗,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当前游客的心理,增加互动环节,让嘉宾现场感受花卉民俗的氛围、制作工艺等。花卉养生馆古人云:乐花者长寿。当人们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游憩,心理上和精神上都会产生美的感受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消除脑力紧张和疲劳,使身心得到恢复,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花卉美容养生。花卉是香水及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本区在现场示范了一些花卉化妆品的美容美体功效及作用原理讲解,以及制作工艺的展示介绍;展示简单美味的花卉美颜餐烹调;介绍和展示花卉外用保养品的选择、美容产品介绍;常见的不同花卉的美容功效的简单介绍。花卉保健(“香花疗法”)。塔吉克斯坦最早开展花卉疗养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理选择不同的花卉,用花香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性功能障碍,收到了很好的功效。本区主要展示和推介花卉保健产品,比如香包、香囊、香枕。花卉营养与食疗、药疗。邀请花卉营养师讲解花卉的营养学知识,饮食与养生知识及药疗功效。花卉栽培与养生。“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本区宣传讲解花卉生长习性、栽培技艺及品种选择,现场展示方法和工艺,并让参观者尝试栽培与养护花卉植物。香花疗法。在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花卉种类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用价值。我国人民用这些药用花卉防病治病,并演化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学。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发挥其康复作用。以花文化引导花卉消费花文化是花卉消费的主要推动力推动生产,从引导消费开始。如何引导消费?从产业属性看,花卉业提供的产品既是物质消费品,也是精神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在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提供物质消费品的同时,要通过宣传、弘扬花文化,引导花卉消费,繁荣花卉市场,促进花卉生产。弘扬花文化能更好地引导花卉消费,花文化是花卉消费的主要推动力。以花文化引导花卉消费,我认为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要深入挖掘花文化内涵。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呼吁相关领域学者重视花文化领域的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花卉诗词歌赋、绘画、戏曲等花卉文学、花卉栽培和应用史料,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名花的人格化寓意和思想内涵,赋予时代精神,开发与花卉相关的图书出版物以及影视戏剧、音乐动漫等产品,促进花文化产业链发展。要大力传播花文化知识,普及人们对于花文化的认识。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需要积极引导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关注花卉产业,给花文化多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扩大花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花卉与美食各地花展活动丰富多样 要普及推广生日花。根据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赋予其不同寓意,构成花语,以表达人们的某种感情与愿望,让阳春白雪的花卉文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以生日花的形式表达,使花卉更贴近大众生活,能更好地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促进花卉消费。要积极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扩大宣传、引导消费,深入挖掘花文化内涵。如举办各类花文化节、世博会、世园会、花博会都对传播花文化、促进花卉消费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小型花市、花卉爱好者协会的活动,特别是要鼓励恢复传统的花节。兴办社区花卉园艺中心,在社区构建普及、推广花卉文化的实体平台。促进花卉产业转型目前我国的花卉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不合理之处。发展花卉产业,当务之急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花卉企业以花木基地为核心,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简化购花渠道,积极推动传统花卉产业向现代花卉产业转型。其次要加强科研创新,打造精品花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基础设施,探索培育花卉新品种,壮大中端花卉产业板块,努力打造高端花卉中心链条,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第三是要推动花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依托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助推产业转型。特别是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花木基地为载体,打造花卉艺术主题公园或主题景区,开发花卉观赏、游憩休闲、文化体验产业,并形成花卉文化创意和花卉旅游商品设计、加工、销售等花文化产业链。(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主任、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花卉文化喜相逢 滋润寻常百姓家——中国花文化及其产业发展@周武忠$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主任$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正>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也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花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花文化内容花市,花展,花节;直接表现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

专辑代码:
D;F;J;

更新日期:
2015-03-05

专题子栏目代码:
F090_2;J149_372;J154_3;

第一责任人:
周武忠;

出版日期:
2014-12-01

机标关键词:
花文化;花卉生产;中国花卉;花卉种类;花卉栽培;研究与发展;食用花卉;花节;销售区;花卉业;

SYS_VSM:
花文化:7441,花卉:6562,花卉种类:672,花卉栽培:615,研究与发展:499,中国花卉:486,花卉消费:274,食用花卉:235,喜相逢:233,文化示范:101,

页数:
4

文件大小:
1915K

DOI:
CNKI:SUN:HYZG.0.2014-23-007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25-28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352

被引频次:
4

FFD:
1.093373

文献标识码:
24

期刊标识码:
QK0203;T05;

影响因子:
0

专题整刊代码:
D048

复合专题代码:
F090;J149;J154;D048;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F;J;D;

语种:
中文;

年期:
201423

期刊栏目层次:
专题·第九届花卉产业论坛

作者代码:
45667039;

机构代码:
0054402;0928434;

表名:
CJFD2014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机构作者代码:
0054402:27306107,0928434:17199194;

卷期号:
No.335

THNAME:
HYZG201423

热度:
0

省代码:
0009;

出版物代码:
CJFD_HYZG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102103;12802441801

期刊各库代码:
CJFT2014;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文化产业链:2*7.15223;滋润:2*5.51824;旅游:15*12.1962;传统名花:3*11.2464;引导消费:3*9.22684;美容美体:2*7.7917;篇长:5262

NVSM_分组:
文化产业链;传统名花;引导消费;美容美体;

第一作者H指数:
21

CI指数:
0

第一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作者代码:
27306107

第一机构代码:
0054402

主要主题:
文化产业链;

次要主题:
传统名花;引导消费;美容美体;

机构作者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_周武忠;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_周武忠;;

五版分类号:
G124;F3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