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京族是在大约公元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迁移过来的跨界民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23000多人,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目前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京族三岛”等地。这些岛屿南面濒临北部湾,西面接壤越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京族三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濒临优良渔场北部湾,海产资源丰富。京族地区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历经5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京族创造了灿烂的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由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京族人民的勤劳智慧,使得京族人的食物十分丰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京族饮食文化,与医药保健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京族饮食特点京族的饮食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决定的,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京族饮食的第一个特点是饮食大多以半荤半素,或以素食为主,搭配少量荤菜,饮食比较有规律,有较为固定的饮食时间。主食以大米为主,红薯、玉米等杂粮为辅。主食中习惯以干饭或稀饭为主。其中以大米为原料做成的食品就有干饭、稀饭、糯米饭、糯米糖粥、风吹饼、白糍粑、艾糍粑、卷粉、京族米粉、糯米粽、三角棕等,品种丰富多样,均为清淡之物。副食方面主要是以红薯居多,又以当地盛产的一种品质优良的红薯为好。由于京族地区的土壤为沙质土,含碱性高,适合种植红薯、芋头、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当地盛产一种品质优良的红薯,叫“红姑娘”。人们经常把红薯蒸煮后食用,或将红薯去皮后煮粥,或将红薯去皮切丝晒干后(易于保存)煮粥和煮糖水喝,香甜可口。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据称其营养中富含有利于长寿的元素。杂食做成的食品有芋头糕、木薯饺、玉米粥、芋头粥等。这些杂粮制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通便排毒、减肥健美、延缓衰老等功效,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京族人在饮食上少食肥甘厚味,喜食清淡之物,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的饮食习惯,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饮食对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京族饮食的第二个特点是以鲜活的海产品为常食食物,如鲜活的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喜欢用鱼汁调味。“京族三岛”濒临的北部湾是南海最大的海湾,由于沿岸地区河流纵横,淡水冲注带来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加上气候和水温适宜,遂形成水产生物栖息繁殖的有利条件,是鱼、贝、藻类的天然产卵场和培育场。最主要的是马鲛、红占、石斑、鲈鱼、鱿鱼、墨鱼等数十种,沙虫、海蟹、大虾、贝类也很丰富。京族人“靠海吃海”,这些海洋动物,是他们经常食用的物品,因此京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典型的海滨地域个性和鲜明的海洋少数民族特征。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京族村民,不管是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还是自家用餐,每天都离不开海鲜做的菜,有海鱼、海螺、虾蟹等。大多以煮鱼汤、泥丁汤为主,主食有沙虫粥、三鲜粥等。每餐都爱吃一种调味汁,叫“鲶汁”。由于海鲜产品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少,因此经常食用海鲜的村民肥胖的人很少。京族人每餐离不开的鲜活海产品味道鲜美,不仅营养价值很高,是滋补佳品,具有食疗功效,而且可防治多种疾病,是理想的养生保健食品。京族万物有灵论的观念认为“人畜有别,其灵相通”,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脏器与人体相应的部位和脏器就有互通互补的作用,所以多吃生猛海鲜,能够起到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加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京族饮食的第三个特点是喜食糯米制品和甜食,爱将糯米加工成各种食物,如糯米饭、糯米糖粥、糯米棕、三角棕、风吹、白糍糕、艾糍粑等。京族人家普遍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糯米糖粥,以糯米加糖或加红薯一起煮粥,既甜又不腻。或者是绿豆糖水、糖汤粉丝或红薯糖汤等。逢年过节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糖粥。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的早餐,八月十五中秋节吃“团圆饭”,家家户户都要吃糯米糖粥;哈节祭神首先就要有糖糯米饭。糖代表甜蜜,隐喻着京家人对幸福的向往和寄托。京医认为糯米是温补强壮的食品,具有补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对一些疾病还有食疗效果。医学研究证实,糯米不仅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而且还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另外,中老年人适量地补充糖分,可维持血糖的浓度,保持精力,不易疲劳,避免低血糖晕厥或休克等意外事故,对于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艾糍粑是京族的传统食品。每年清明前后,京族人到野外采摘艾叶嫩苗煮熟,揉入糯米粉中做糍粑,香糯可口。据说新鲜的艾草是一种“避邪”之物。如果在清明节吃用新鲜艾草做的“艾糍”可以“避邪”,长年百病不侵。因为艾草本身就是一种草药,有芳香化湿的作用,对清明这个氤氲漫天的季节来说,确实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等传染病的作用。二、京族饮食与京族医药的关系广西地方志中关于百越土人饮食的记载,如清王言纪纂《白山司志》中说到:“土人晓起,即嚼槟榔,客至不事,以槟榔为敬。饮食嗜酸辣。……备而水土不为灾,加以槟榔,辟除瘴气。”说明饮食习惯与地域环境、防病保健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京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对京族医药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据文献记载,京族在古代是百越的一部分,与住在山区的壮族、瑶族为邻,因为频繁的交流对京族的饮食生产和生活有了更多的山地文化和稻作文化的渗透。京族主食大米、喜吃糯米、重视节食、祭祖好祀、口味尚酸辣鲜香、妇女爱嚼槟榔等食俗,正是壮族、瑶族食风同化的结果。壮族、瑶族医药理论中的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思想,对京族饮食也多有影响。京族妇女爱嚼食槟榔。据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百越土人喜欢嚼槟榔,认为其能“辟瘴、下气消食”。过春节时,京族家家户户都要做白头,大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头。端午节,全家吃糯米饭、糯米糖粥、三角粽,聚餐时饮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将雄黄、蒜米、沙姜放入米酒中泡制而成的酒,每人都要饮两至三杯。据说饮雄黄酒可以解毒,不能饮酒的小孩也要用酒涂在额前。端午节那天,京族还有吃西瓜的习俗,人们认为西瓜具有杀虫的功能。平常膳食,京族人喜用沙姜。沙姜为姜科植物山奈的干燥根茎,别名山柰、三萘子、山辣、三赖,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在饮食方面,沙姜的用途很多,煮鱼汤放适量沙姜,可以祛腥调味,并能起到软化鱼骨头的作用;炸扣肉,可放适量沙姜,食时更清香可口。京族所在的东兴市是“中国长寿之乡”。2013年,东兴市常住人口80岁及以上老年人2793人,其中京族人398人,占14.2%。勤劳乐观的京族人多健康长寿,除了其所处的特殊优越的生态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他们独特的饮食文化。京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濒临的北部湾,海洋产品丰富,水稻、红薯、玉米、芋头、花生、豆类、香蕉、龙眼、荔枝、木瓜、黄皮果、菠萝蜜、肉桂、八角等食辅调料非常丰富,食物品种繁多。京族很多以海鲜、稻谷、杂粮等精制而成的食品,丰富多彩,加工独特,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其充饥与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养生益寿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京族医药中药食同源的思想。三、京族养生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京族饮食文化是富有创造力的京族人,历经近500年而积淀下来的最具本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了京族人的饮食心理观念和生活理念,是京族民族精神的一种精髓。京族饮食文化作为京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受到所在东兴市区域多民族聚居、现代渔业与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边贸互市交流等诸多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变迁和积淀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因为京族饮食与京族医药的密切关系,几百年来,京族人开发了许多既具有食物的美味,又能强身健体、养生益寿的保健食品。据考证,京族的养生保健食品五花八门,包括谷物类、海鲜类、调料类等。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京族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有红姑娘、鱼占、海鸭蛋、海蜇、风吹饼、白糍糕、煎堆、沙蟹汁、京族粉丝、凉棕、芋头糕、木薯饺、倔头蛋、番薯粥、糯米糖粥、沙虫粥、三鲜粥、鲶鱼汁等。市面上常见的地方特色菜肴有葵花扣鲜鱿、春梅红烧海参、清蒸花蟹、盐水对虾、榄子焖沙箭鱼、清蒸大蚝、白灼虾蛄、白灼螺、泥虫炒萝卜丝、银鱼煎蛋、凉拌海蜇皮、红螺炒萝卜缨等。很多菜品注重荤素搭配、生熟有度、热凉平衡,鱼食占有重要位置,这些食物既能防病健体,又可强身益寿。哈节是京族地区最具民族特色、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哈节活动中的乡饮,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特征。乡饮前奏的万人餐是哈节期间京族人民的宴客餐,以海鲜为特色的菜品为主。其中,沙虫巴是一道必备的菜,做法很简单,把沙虫洗净后放进油锅里面炸至金黄即可食用,配上腰果,味道香脆,十分可口,还具有活血强身、补肾养颜、健脾益气之功效。炆鳝肚是京族人用来待客的另一道名菜,以鳝鱼肚为原料,通过炆的方法制作成的凉盘,不仅酸甜适口,还可以滋补肝肾,祛风明目,活血止痛,缓解关节肿痛。红烧海参这道菜品,味道鲜美,能补肾益气、通肠润燥。海参是滋补品,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有食疗的功效。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绿色养生保健食品的强劲需求,以及“亚健康”状态在都市中日渐普遍,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养生开始成为时代的热点和潮流,生态养生旅游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北部湾渔场是中国的四大渔场之一,近岸的大部分海域均保持一类水质,是没有被污染的渔场。而且北部湾海域特有的水温、咸度、流速,使各类鱼虾特别的鲜嫩美味。东兴市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通的一类口岸城市,京族地区沿海、沿边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今,一些主打高端医疗市场的民营机构,都不约而同地把健康服务的触角伸向旅游养生这个新概念。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立足于京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将美丽的自然海景与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和当地得天独厚的京族饮食相结合,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及游客的心理,突出边关海洋京族特色。在发展特色生态养生旅游业的同时,有助于将很多埋没于乡野之间的京族特色饮食挖掘到市面上来,根据京族药食同源的医药思想,进一步开发利用京族养生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上所述,京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很多京族食物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与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京族医药的起源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京医喜食生猛海鲜,认为动物与人有互通互补的作用和药食同源的医药思想,都与京族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地探究京族饮食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弘扬京族饮食文化,进一步开发利用京族养生保健食品,推动京族特色生态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对京族饮食文化和京族医药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京族饮食文化与京族医药@吴小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主要论述京族饮食文化与京族医药的关系,认为京族世代居住海岛,是一个海洋民族,京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别具特色,而且与医药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京族医药的起源和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深入地探究京族饮食与医药的关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京族养生保健食品,对弘扬京族饮食文化,促进京族特色生态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京族医药;;饮食文化[1]黄永光,徐奎,京族医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
[2]黄振凤,赵权,京族聚居地海洋动物的常用食疗法,首届京族医药学术论坛论文集,2015.
[3]周旺,民族生态视角下的京族饮食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4]陈丽琴,徐少纯,论京族饮食习俗及文化内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4.
[5]李务起,廖国一,经济与文化互动视角下的京族饮食文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