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凌云白毫茶原产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凌云、乐业等县。凌云白毫茶曾名凌乐白毫茶,产品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凌云白毫茶以青龙山脉玉洪、加尤一带最多,品质最佳;凌云白毫茶原多为野生,后来茶农将零星野生茶苗移植栽培,1962年在原产地玉洪乡境内建立国营茶场,收集野生茶苗集中种植。据《广西通史》记载:“白毛茶,高二丈余,嫩叶如银针,老叶如龙眼叶,较薄,背有白色茸毛,野生”。凌云白毫茶1965年被推荐为全国21个良种之一,1984年曾在全国农业区划展览会上展出,1985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优良农家品种之一,被称为全国特种茶群中的一枝独秀。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凌云白毫茶在广西茶区都有栽培,仅凌云县已发展近6666.67hm2,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为该县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1凌云白毫茶生态环境凌云白毫茶主产于凌云县。毗邻百色、乐业、田林等县,在高山密林间也发现有与其相似的野生大茶树。据凌云县志记述:“白毛茶玉洪生产颇多,远销邕、色,可称特产”。并记述成品茶“元茶叶嫩而稍园,留久色鲜红味佳”。凌云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多山,土山面积占总面积60%。县境内海拔为210~2062m,茶树多生长在950~1300m群山峻岭上,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4.5~6。年降雨量1665~1717mm,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温19.6℃~20℃,最高气温29.1℃,最低气温-2.4℃。县境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树高林密,郁郁葱葱,云雾弥漫,日照时间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很适宜凌云白毫茶生长。凌云白毫茶由于长期生长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濡湿,四季有雾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叶质柔软,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差,喜漫射光的生物学特性。2凌云白毫茶特征特性桂林茶科所建立初期,以凌云白毫茶有性茶种经催芽处理种植1.73hm2,1981年建立凌云白毫茶4个品种对比试验园。经过多年的试验调查,观察研究,凌云白毫茶种,在栽培茶园众多的品种中,种性独特,便于辨认;凌云白毫茶树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势开展或半开展,分枝性状一般,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平均长13.2cm,宽5.1cm,最大叶长19.2cm,最大叶宽7.1cm,叶脉明显;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色淡绿,无光泽,叶面特隆;叶质较薄而柔软,叶全厚度247.9μm,栅/海的比值0.2838,栅栏组织一层;芽色淡绿呈银白色;白毫特多,芽梢伸长到5~6张叶片仍有茸毛;发芽较整齐,在桂林气候条件下,三月中下旬开始萌动,开采期比云南大叶种晚;芽头粗壮,一芽三叶长11.75cm,一芽三叶重0.98g,始花期为11月中下旬,成花期11~12月上旬,花冠直径1.2~2.7cm,柱头三裂,长约1.5cm,雌雄蕊多等位,雄蕊数150~190,花萼5~7片,白色有茸毛;开花结实少,果实成熟较晚,且果小。3凌云白毫茶今昔国家改革开放给白毫茶发展带来商机,野生白毫茶,小茶园,已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需要,现在凌云白毫茶不仅在凌云县栽培,而且扩大到广西20多个县、市。近1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凌云县白毫茶加快了发展步伐,茶园面积由1995年2200hm2发展到2003年的6666.67hm2,产量达2000t,是名副其实白毫茶故乡。现在的凌云县,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现已成为广西茶园面积最大的产茶县和全国有名的产茶区之一,产品由以前红、绿茶类,现以开发出绿、红、白、青、黄、黑等六大类多个产品投放市场,凌云白毫茶品种成为唯一能加工各茶类的“全能茶树种”。凌云白毫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茶饮市场,功夫红茶已连续三年出口欧盟,打入国际市场,产品多次获奖,如2000年韩国茶人国际名茶节功夫红茶获金奖,绿茶获一等奖。目前,凌云县成为全国第一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预示凌云白毫茶产品质量将攀登新的高峰。4凌云白毫茶栽培要点20世纪90年代以前,笔者通过多次到凌云县茶叶生产区调查和茶科所20多年栽培经验以及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凌云白毫茶长期生长在相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遗传性,在新的自然环境栽培,应根据该品种特性,尽量科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条件,是保持种性高产优质的基础。1980年从凌云县原产地向桂东北桂林推至北纬25°15'~25°30',也就是向北推移1.5~2.0度,在新建的桂林茶科所种植。据种植1.33hm2的成功经验,认为新建茶园应深施充足基肥,适宜的行株距,充分发掘利用土地资源,在还没有充分推行无性系种苗的情况下,以有性种籽在大雪前后播种,使来年早春种苗提前出土,提高种苗抗旱能力;应适度增加播种量,每667m2苗数在7000~7500株,使提早成园,当年种,当年收(打顶),二、三年绿油油,四年丰收。凌云白毫茶苗期抗旱性差,生长缓慢,前期应抓好抗旱保苗和多次浅耕,除草,施肥等工作。两年后茶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内可进行2~3次定型修剪,或以采代剪;凌云白毫茶不同区域采摘期7~8个月,年萌发5~6轮次,春茶占年产15%左右,夏秋茶比重很大,要特别加强肥水管理工作,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效果。5凌云白毫茶发展前景凌云白毫茶是一个特殊品种,目前主要在百色地区和红水河以南一些县栽培,面积约8000hm2。凌云白毫茶由于适制茶类广,产量也高,据茶科所对比试验茶园,单条6年生茶园每667m2产160kg。凌云白毫茶内含物丰富,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化分析,凌云白毫茶含茶多酚35.6%,氨基酸3.36%,儿茶素182.92mg/g,咖啡碱4.91%;加工成绿茶类,条索壮实,满披茸毫,色泽灰银透绿,香气清高持久,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加工成红茶类,工夫红茶条索紧实壮实,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纯美,滋味浓醇;红碎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香气鲜锐,滋味浓强。凌云白毫种所制出的红茶,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形美色艳占有国内外茶叶市场一席之地。近年经百色地区茶技工作者多次反复研制,不断调整加工工艺,制出具有乌龙茶品质产品,为进一步发展凌云白毫茶增加了新的茶类。消费市场检验产品的竞争能力,而经济效益则是衡量产品成功的最终标准,凌云白毫茶类在激烈的茶叶市场均获得比较满意的答卷,现在凌云县把发展凌云白毫茶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从目前广西凌云白毫茶种植分布区域,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北纬21°~26°可以栽植,在同一纬度闽、粤、湘、赣等茶区可以试种,使凌云白毫茶特殊品种能为广大市场服务。6凌云白毫茶推广价值一个好的茶树品种推广受自然气候条件、土地、生产茶类、市场营销诸多因素影响。凌云白毫茶1980年早春在桂林茶科所栽植,已经有20多年历史,茶树生长发育正常,种性表现、产品质量、单产水平、经济效益在生产试验茶园众多的品种中属优良品种。但由于气候的特殊变化,凌云白毫茶表现抗性能力差,该品种在桂林栽培20个年头,从未受到任何冻害。但在1999年12月下旬至2000年1月上旬,当时持续7d-4℃的低温冰冻,加上较强冷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4℃,白天温度22℃~25℃,在没有任何抗寒措施的情况下,1.33hm2栽培茶园受到严重冻害,秋后萌发的红绿色枝条被冻伤枯萎,栽种20年的凌云白毫茶由于长期生长在相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特殊气候变化未能完全适应桂林区域自然环境,早春重新修剪萌发后才恢复生产。2004年1月大寒季节前后,桂林最低温度-1℃,由于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栽培20多年的1.33hm2生产凌云白毫生产茶园,秋后嫩绿枝梢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凌云白毫茶要在长江以南茶区推广,要提高现有的有性栽培种的种性,应进行品种选育,选择抗旱性,特别是抗寒性强的高产优质单株进行繁育,去劣择优,才能发挥凌云白毫茶种良好的经济性状,获得良种最佳效果。从1995年我所品种课题选育组从1980年早春种植的1.33hm2凌云白毫茶有性茶园采用单株选育法,预选出46个优良单株,并对母本树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加工产品、生化及抗性调查观察鉴定,1998年6月初步入选的9个优良单株进行繁育苗木,1999年2月布置品比试验,初步选育桂香22号、桂香18号、桂林白毫23号,抗寒性、抗旱性以及其它经济性状均为优良的新品种,克服了凌云白毫茶有性种带来混杂、抗性较差的不良性状,课题组正努力对已选育的几个品系繁育,下一步进行区域试验,以繁育新一代凌云白毫茶良种为茶区生产服务。广西凌云白毫茶@黎金兰$广西桂林茶科所!桂林·541004
@苏锦兴$广西桂林茶科所!桂林·541004
@苏孔武$广西桂林茶科所!桂林·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