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众所周知,在人类步入航空 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 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能够 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 高低。600年前,郑和率舰队七下 西洋,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历 时之久可谓史无前例,在战狂风 斗恶浪的征程中,创建了代表当 时世界领先水平的航海技术,凸 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 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此时,眼看方板上下边缘,将下边 缘与水平线取平,上边缘与被测 的星体重合,然后根据所用之板 属于几指,便得出星辰高 础上,创造性地应用于航海而形 成的一种自成体系的先进航海技 术,从而使十五世纪中国航海科 天文航海术 度的指数。 郑和舰队在七下西洋 中,运用“过洋牵星术”, “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 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 收到了“牵星为准,所实无 差,保得无虞”的出奇效 果。“过洋牵星术”是郑和 船队在继承中国古代天体 测量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基 天文航海术在我国的应用有 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远航印 度洋的成功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 辟,就证明当时的天文航海技术 已达到很高的水平。600年前,郑 和船队把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 应用结合起来,创建了独特的天 文航海术—过洋牵星术—利 用牵星板测量所在地的星辰高 度,然后计算出该处的地理纬度, 以此测定舰船的具体航向。 牵星术的主要工具是牵星 板,它是测量星体距水平线高度 的仪器,其原理相当于今天的六 分仪。牵星板共有大小12块正方 形木板,以一条绳贯穿于木板的 中心,观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 伸直,另一手持住绳端置于眼前。 郑和大船 般别桅数舱畏船宽艘数 蜒身合g -一令~忿 车斗乡丈 万7父 28丈 !8丈36 I万丈700 】2丈料0 OU7‘ 郑和下西洋船只情况表 黝喊礴 .Emal:创闰Om习t.川“加 11}1111}1111!} 百科知识 个地支和8个天干以及八卦中的 良、翼、坤、乾四字表示,每个单针 占巧度角,两单针之间称为缝针, 共构成48个方位,两方位夹角为 7.5度,以此标示航线,针位误差一 般不超过5度,对当时来说,已是 世界领先水平。 郑和肮海图 一鲡濡 .J%气!扮 海洋气象是复杂多变的,一 旦遇到阴云蔽天或大雾迷漫的时 候,舟师看不见日月星辰,就无法 用天文航海术导航。在这种情况 下,就必须依靠地文航海术。所谓 地文航海术,是以航海图为依据, 利用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 航海仪器,按航海图、针路簿所记 沿途各地的针路、里程、海水深 度、海底地质等标示,而进行导航 的一种航海技术。我国古代在地 文航海科技方面有着许多发明创 造,郑和舰队在航海实践中继承 了这些成就,集其大成,形成了一 整套具有独创性的地文航海技 术。 另外,郑和下西洋时,指南针 在航海中的应用,已大大超出指 示南北方向的范围,而主要用于 测定针路。所谓针路是指航海时 利用罗盘指向等方法所确定的行 船路线。罗盘划分24个方位,用12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 亏明代晚期的茅元仪收录在《武 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 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 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 “过洋牵星图”四幅。海图中记载 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 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 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 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 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 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 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 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 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 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 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 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 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 图》。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 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 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 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 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 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 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 评价。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 先进航海科技光辉,展现了中国 民族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史。扬科技风帆 传中华文明 ——记郑和舰队的航海技术@王积建
@于洋<正>众所周知,在人类步入航空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600年前,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历时之久可谓史无前例,在战狂风斗恶浪的征程中,创建了代表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航海技术,凸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