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侨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探究

作者:
梁姣;李洁;陈仁芬;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 广西桂林541001,广西桂林541001,广西桂林541001

中文关键词:
华侨农场;;存在问题;;出路探究

中文摘要:
由于各种政策性、社会性原因的影响,广西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缓慢,广大归难侨的生活水平较低,华侨农场出路的探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引文:
[1]中国侨网: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446/index.htm l [2]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安置印支难民纪实》(内部资料,1990年12月版)公布的数据:各边境口岸共接待印支难侨、难民22万多人,其中留在广西安置的10.4万人,其余的转至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安置或中转去第三国。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侨务志》,12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4]资料来源:来宾华侨农场劳动人事科科长曾东明(越南归侨)的采访。 [5]桂林华侨农场侨联黄世辉主席(印尼归侨)、来宾华侨农场原淀粉厂厂长李厂长(印尼归侨)、来宾华侨农场毛文政(印度归侨)、柳城华侨农场钟师傅(越南归侨)的采访。 [6]来宾市侨联:《来宾华侨投资区华侨农场调查报告》。 [7]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总场侨联:《华侨区安置难民情况汇报》(2004年12月15日)。 [8]广西南宁华侨投资区招商局:《招商局2004年招商引资总结》。

光盘号:
ELAW0603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八桂侨刊

英文刊名:
Overseas Chinese Journal of Bagui

拼音刊名:
BGQK

年:
2005

期:
05

CN:
45-1093/D

ISSN:
1002-3925

文件名:
BGQK200505017

页:
66-69

分类号:
D634

专题代码:
G110;

子栏目代码:
5;

全文:
目前,全国共有华侨农场85个,共安置归难侨22万人。广西作为与东南亚国家直接对接省份,是中国华侨农场最集中、安置归难侨最多的省份之一,共有华侨农林场22个,分布在9个地区15个县,总人口达到12.5万人,其中来自印尼、越南、缅甸、马来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归难侨4万多人犤1犦。本文通过对广西6个(南宁、来宾、百色、桂林、宁明、柳江)有代表性的华侨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出路进行探究。一、广西华侨农场存在的问题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排华,造成了大批的归国难侨。根据当时的国情、侨情,国务院制定了接纳安置归侨的总方针,即集中安置,面向农村,面向山区,有特殊技能者量才录用。广西依照这个原则从1960年2月起,先后接待安置了2万多名印尼归侨,大部分安置在新组建的武鸣、宁明、来宾、柳城、桂林和百色6个华侨农场。70年代末期,广西又接待安置多达10万的印支三国的难侨犤2犦,在原有的6个华侨农场基础上,广西将华侨农林场扩充到22个,集中安置越南难侨,难民46173人,其中华侨农场安置39248人犤3犦。华侨农场在成立伊始就定义为:安置、教育归难侨的生产和侨务工作基地,采取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的特殊建制,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属性。最初是由中侨委直接管理,到了1969年下放给各有关省(自治区)管理,1978年又适度回收,由中央和省的侨务部门主管(以省为主),从1985年开始,才陆续下放给地方管理。期间,除了在组织管理上与当地县一级的党委、政府协商外,其余有关华侨农场的生产、基建、财务、物资、产品处理、劳动工资计划等皆由各省侨办负责。也就是说,华侨农场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封闭的、无所不包的小社会,与所在的地方政府和周边的农村几乎不发生关系。这种自成系统、大包大揽的模式在当时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归难侨的基本生活不失为一种较为保险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出现:首先,它造成了农场与当地社会的割裂;其次,农场所承担的众多职能也使其机构部门繁多,开销巨大,成为压在华侨农场身上的包袱;最后,长期以来华侨农场是在上级侨办的领导和扶持下发展的,不仅造成归难侨“等、靠、要”的思想,而且导致农场缺乏自身的忧患意识。改革之后,华侨农场下放到地方,但是一些老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华侨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概括起来,目前广西华侨农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六方面:(一)“三保问题”。即医疗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为了减轻华侨农场的社会性负担,政府采取了剥离华侨农场社会职能,将由华侨农场管理的教育、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给地方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并积极帮助华侨农场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解决华侨农场离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职职工的医疗问题和贫困职工的生活问题,起到了稳定华侨农场社会的作用。但目前“三保”的欠帐问题十分严重。据来宾华侨农场人事科主管干部介绍说,该场养老保险累积欠帐高达600多万元。另外农场每年还要交纳养老保险200多万元、医保费170多万元、事保费20~30万元,农场负担很重。虽然绝大部分职工都已加入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但由于农场职工皆是低门槛参保,因此享受的待遇也是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职工的生活比较困难,因“三保”问题而上访的职工在2005年4月之前每个星期都达到30多人犤4犦。“三保问题”使农场的负担沉重,进而带给农场的是资金问题,农场每年的收益资金几乎用做还款,无形当中给农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农场的发展因此陷入滞后状态。(二)教育问题。基础教育是华侨农场的薄弱环节,教育的落后给农场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其中,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农场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农场由于地处偏僻,条件相对艰苦,学校各项设施也不完备,往往留不住人才,因此教师大多文化层次不高。有些农场中学甚至存在着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情况,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受教育环境的制约,归侨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毕业后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滞留农场。华侨农场子弟教育水平的低下,直接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从而造成了农场进一步发展难于跨越的门槛。(三)基础设施问题。广西的华侨农场当初大多设置在偏远山区,交通、生活、住房条件都十分恶劣。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得到大大的改观。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还存于不少的华侨农场之中。柳城华侨农场地处边远山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最近的东泉镇也有十几公里,交通十分不便。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农场职工尤其是退休职工到东泉镇农行领取退休金、养老金,误工误时增加开支而且不安全。职工取钱存钱遭抢劫、被骗屡屡发生。此外,由于交通不便使得本有意向到农场投资的商人望而却步,招商引资受挫。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对归侨侨眷的生活不利,也严重影响了农场的引资发展工作。(四)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我们调查中发现,6个华侨农场都存在为数不少的闲置人员,许多失地和企业下岗的农场职工宁愿在家等待每月200多元的低保也不愿出去工作。许多归侨反映说“政府埋怨一些下岗职工及待业归侨子女安于现状,吃低保,赌博玩耍。实际上归侨人际关系网小,就业渠道很窄,再就业十分困难,政府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岗位。”犤5犦这种状况的产生是因为长期受封闭发展模式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华侨农场中的部分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关闭,下岗职工人数有所上升,下岗职工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五)土地问题。土地是广大归难侨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侨农场与周边农村的土地纠纷问题一直持续不断。农场土地使用证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了大量土地被占用现象的出现,而且至今尚未得到解决。此外,辟成投资区后,政府征收土地也是直接造成农场的土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来宾华侨农场,土地问题不仅指1975年重新划界后原属农场但仍然被周边农村侵占的15000亩未能收回的土地,还包括来宾华侨投资区成立以来因政府开发征用的10000亩以上土地犤6犦。因而失地失业的这部分职工的安置就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六)农场改制问题。华侨农场下放到地方后,面临着如何处理地方与农场关系的问题。农场成立了投资区后,又面临着如何理顺二者关系的问题。来宾华侨投资区的3个华侨农场(来宾、迁江、凤凰)的体制改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前面虽有全区十几家华侨农林场的一些成功经验可借鉴,但根据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前(右二、南)宁市长林国强右(一、广)西侨办主任李汉金左(一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挂』牌揭幕。本(刊资料)3个农场自身的特点来看,改制工作还是困难重重,将比国有企业改革更加艰难。自从设立了来宾华侨投资区,这里就存在着投资区与原农场管理机构之间的问题,如何理顺好这一层面的关系,对于农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关键的。据我们了解,虽然现在投资区的行政人员上清一色的归侨职工以及归侨子女,但他们对地方干部有着程度不同的不信任感。今年来宾华侨农场为试点进行改制工作,根据农场公司化改革的要求,按政企分开原则,把华侨农场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分开,而且政府也承担相应的义务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在改制过程中还涉及一个农场职工身份置换的问题。职工身份置换是农场改制过程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职工由农场员工转换为公司员工,这期间不仅仅是观念的转换,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内容,包括农场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后,职工的待遇问题,这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一切的待遇有着本质的差别。二、广西华侨农场之出路(一)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理顺与地方的关系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华侨农场作为国有企业落后僵化的模式和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壁垒森严的二元化结构,使得其处于“城非城,乡非乡”的尴尬局面,严重地阻碍了它的发展。只有通过逐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壁垒,使华侨农场与周边地区经济能协调发展,才能为推进华侨农场的发展争取宽松的环境。首先,政府要彻底改革现行画地为牢的农场封闭式的管理,尽快让农场融入当地。在转为地方管理之后,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权、利,明确各单位、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理顺了农场与地方的关系,改善内部管理体制混乱的不合理局面,以有利于管理和经济的同步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华侨农场的社会性政策性负担,使华侨农场能真正融入地方社会。对于原农场体制遗留下来的农业土地“国有、国营、国用”的状况,要通过职工对土地承包经营实现对土地经营权的调整,推进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农场的土地经营逐步向少数农业经营能手集中,也使尽可能多的归侨、难侨逐步从土地或农场分离出来,分别进入社会各个产业行列,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缓解众多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并解决归难侨子弟就业困难的问题;要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调整农业机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流通和深加工,推行场员制的社会管理体制,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华侨农场要在国家有关侨务的优惠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顺应形势,抛弃计划经济时代依赖心理,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职工更应改变过去“等、靠、要”的观念,积极为自己谋出路,走适合自身产业特点的农、工、贸一体化道路才能使华侨农场和农场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经过农场职工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各农场都已探索出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为农场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要加强华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华侨农场地区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开放式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其向新市镇和新型产业区的方向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再次,“三保问题”要解决好,更应逐步建立统一福利制度和包括失业、养老、医疗、抚恤救济、九年义务教育、侨居造福工程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归难侨和广大农场职工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农场在这方面应拿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尽快完善这些制度,为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抓住机遇,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2002年11月,中国政府与东盟10国达成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永久落户在广西的首府南宁。这对华侨农场发展将是一个契机,广西华侨农场自身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侨的优势、政策的优势,综合而论,对招商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第一,具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利于招商引资。华侨农场作为一个“侨”字号的企业,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拥有广泛的海外资源。武鸣华侨农场从1979到2004年,全农场已有4000多归侨及子女移居第三国或其他地区,再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犤7犦。归难侨与海外的广泛联系,是华侨农场对外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的一个突出优势。华侨农场还有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归、难侨在居住国一般都是双语使用者,能讲原居住国语和本地方言如白话(粤方言)、桂柳话。归侨们的这种语言优势使他们成为了农场面向东南亚,面向全世界最好的宣传者。因此各华侨农场应发挥“侨”的优势,以“侨”为桥,以“侨”引资,打好“侨”牌,充分发挥和利用归侨侨眷这一不可多得的财富,通过他们向国外的亲友宣传华侨农场(投资区),鼓励他们到华侨投资区投资置业。第二,具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矿产、电力等资源。华侨农场的土地属于国有土地,很大一部分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此外农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可适当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又为农场归侨子女、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农场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还有一些农场还具有丰富的矿藏,如柳城华侨农场有大量的氧化镁(白云岩矿),经地质部门勘察,储量总计达40000千吨以上,为一大型矿床,可大规模开发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和特种材料。而来宾华侨农场则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来宾是广西电力重要生产基地,又是西电东送基地,来宾电厂A厂扩建,合山电厂扩能以及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给来宾带来更为富足的电力。第三,各投资区,开发区都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广西华侨农场同处亚热带,农业开发生产条件优越。交通都较为便利,来宾华侨投资区的来华农场距城市核心区仅5公里,来迁公路横贯中心,农场中心区10000多亩土地已经纳入来宾市总体规划;百色华侨投资区地处西南出海的大通道交通便利,通信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宁明华侨农场坐落在中国西南边陲重镇宁明县腹地,花山脚下,紧靠湘桂线宁明站和322国道。交通便利是外来投资的首要参考条件,华侨投资区在这点上都占据了先天的优势。第四,各华侨投资区、开发区都有十分优惠的政策。我们进行调查的6个华侨农场中,武鸣、百色、桂林、来宾已成立了华侨投资区,其中,武鸣华侨农场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试点。1990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宁华侨投资区,与武鸣华侨农场合为一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投资区立足市场,倚靠农业,以工业为重点,商贸、旅游、服务业并举,逐步建立起外向型、高效型的产业结构。2003年12月,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决定进一步发挥武鸣华侨农场桥梁纽带的优势,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的“中国—东盟经济园”,通过对南宁华侨投资区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并制定特殊政策,以吸引东盟国家企业及世界各国的投资。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采取了全程“一站式”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的目光。仅2004年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全年就完成招商引资合同内资127183万元人民币,合同外资1760万美元,新进园区开工项目23个,投资额超亿元的企业有3个,其中外资企业1个,签订的合同、协议、意向80多个,涉及的投资额330多亿人民币犤8犦。可见,投资区在吸纳国内外资本上有着强劲吸引力。广西华侨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探究@梁姣$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广西桂林541001 @李洁$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广西桂林541001 @陈仁芬$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广西桂林541001由于各种政策性、社会性原因的影响,广西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缓慢,广大归难侨的生活水平较低,华侨农场出路的探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华侨农场;;存在问题;;出路探究[1]中国侨网: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446/index.htm l [2]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安置印支难民纪实》(内部资料,1990年12月版)公布的数据:各边境口岸共接待印支难侨、难民22万多人,其中留在广西安置的10.4万人,其余的转至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安置或中转去第三国。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侨务志》,12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4]资料来源:来宾华侨农场劳动人事科科长曾东明(越南归侨)的采访。 [5]桂林华侨农场侨联黄世辉主席(印尼归侨)、来宾华侨农场原淀粉厂厂长李厂长(印尼归侨)、来宾华侨农场毛文政(印度归侨)、柳城华侨农场钟师傅(越南归侨)的采访。 [6]来宾市侨联:《来宾华侨投资区华侨农场调查报告》。 [7]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总场侨联:《华侨区安置难民情况汇报》(2004年12月15日)。 [8]广西南宁华侨投资区招商局:《招商局2004年招商引资总结》。

专辑代码:
G;

更新日期:
2006-03-26

专题子栏目代码:
G110_5

第一责任人:
梁姣;

出版日期:
2005-10-30

机标关键词:
华侨农场;华侨投资;存在问题;出路探究;农场职工;侨务工作;居住国;国务院侨办;经济发展;政府包办;

SYS_VSM:
华侨农场:6847,存在问题:5474,华侨投资:3001,出路探究:2728,农场职工:1677,经济发展:1091,招商引资:982,来宾华侨农场:614,宁明华侨农场:327,侨务工作:319,

页数:
4

文件大小:
93K

DOI:
CNKI:SUN:BGQK.0.2005-05-017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64-67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411

被引频次:
13

FFD:
1.084173

文献标识码:
21

期刊标识码:
QS0103;

来源标识码:
P0204;

影响因子:
0.023

专题整刊代码:
G110

复合专题代码:
G110;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G;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505

作者代码:
13912770;15636017;06886375;

机构代码:
0019441;0019441;0019441;

表名:
CJFD2005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机构作者代码:
0019441:13912770;0019441:15636017;0019441:06886375;

THNAME:
BGQK200505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BGQK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3707

SYS_NVSM:
华侨农场:55.1*304.021;华侨投资区:13*69.9579;周边:4*3.0628;存在问题:4*19.8201;归难侨:11.2*57.4275;广西:23.95*52.5334;出路探究:3.8*21.5716;存在的问题:2*4.52979;篇长:5839

NVSM_分组:
华侨农场;华侨投资区;存在问题;归难侨;出路探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作者H指数:
3

CI指数:
13.796

第一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第一作者代码:
13912770

第一机构代码:
0019441

主要主题:
华侨农场;出路探究;存在的问题;

次要主题:
华侨投资区;存在问题;归难侨;

机构作者名称: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_梁姣;;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_李洁;;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_陈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