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初报

作者:
曾小飚;苏仕林;

机构:
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中文关键词:
两栖动物;;区系;;分布;;调查

中文摘要:
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英文篇名:
Survey of Amphibians in Dahongjiang Nature Reserve of Guangxi

英文作者:
ZENG Xiao-biao, SU Shi-l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Baise College,Baise,Guangxi,533000,China)

英文摘要:
The amphibians of Dahongjiang Nature Reserve of Guangxi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method of route survey in August, 20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17 species of amphibians, belonging to 11 genera, 5 families, 1 order, are recorded in the reserve. The fauna is mainly composed of species distributed both in Central and South China Region, accounting for 64.7% of the whole species in the reserve. Altitude alternative distribution of 17 species of amphibians is not obvious. Compared to Longtan Nature Reserve, Diding Nature Reserve and Cenwanglaoshan Nature Nature Reserve that located in the west of Guangxi similarly,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amphibian communities in Dahongjiang Nature Reserve is higher. On the contrary, it has the smallest similarity coefficient than in Maoershan Nature Reserve and in Guilin Lijiang scenic spots of northeast of Guangxi.

英文关键词:
amphibian,fauna,distribution,survey

引文:
[1]杨道德,张应扬,钟象景.广东省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生态调查与多样性质分析[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154-160. [2]费梁,叶昌媛,黄永昭,等.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张玉霞,温业棠.广西两栖动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周放,余丽江,覃建欢,等.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J].四川动物,2006,25(2):298-300. [6]莫运明,谢志明,邹异,等.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J].四川动物,2007,26(2):344-346. [7]莫运明,谢志明.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点[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10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82-87. [8]蒋得斌,罗远周,王绍能,等.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J].四川动物,2006,26(2):294-297. [9]张玉霞.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两栖爬行动物[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97-103.

小标题:
1 自然概况及调查方法 1.1 自然概况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多样性 2.2 区系分析 2.3 分布特征 2.4 与邻近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3 结束语

光盘号:
SCTA0902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广西科学

英文刊名:
Guangxi Sciences

拼音刊名:
GXKK

年:
2008

期:
04

CN:
45-1206/G3

ISSN:
1005-9164

文件名:
GXKK200804047

页:
139-141

分类号:
S862

专题代码:
D051;

子栏目代码:
1;

全文:
两栖动物多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中间层,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两栖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调查,是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食物网链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以期为客观评价该保护区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和制定宏观的生态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自然概况及调查方法1.1自然概况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平果县西北部,地处107°32′E,23°45′N,总面积284km2。保护区地层由三叠纪百缝砂页岩、页岩构成;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300~500m,最高峰龟头山海拔934.6m,最低海拔266m。地貌为低山、高丘占优势,境内大小河沟17条,汇入达洪江水库。保护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年降水量1297mm,雨季在4~9月。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为38%。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是原生林已被破坏,在海拔600m以上残存有以红锥(Castanopsis461hystrix Miq.)为主的次生林,海拔600m以下为以西桦(Betula alnoides Buch Ham.)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另外还有次生的稀树灌草丛。1.2调查方法根据达洪江自然保护区当地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我们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设定样线20条,沿样线观察,发现动物个体即用相机拍照,并尽可能采集标本以供分类鉴定和制作浸泡标本,同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种类、数量、生境等)。对不同类型生境分白天和夜晚时间段进行,白天主要调查山地和森林,夜晚调查溪沟和农田,调查共计15d。采用公式I=2c/[2ab-(a+b)c]计算相似系数[1],比较达洪江自然保护区同广西其他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其中I表示A、B两地的相似系数,a和b分别表示A地和B地的物种数,c为A地和B地的共有物种数。2结果与分析2.1物种多样性调查共采集或统计到两栖类动物445只,经鉴定[2]为17种,隶属11属5科1目(见表1),占广西76种[3]的22.4%,占全国325种[2]的5.2%,由此可见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较为丰富。其中蛙科有5属6种,分别占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45.5%和35.3%;姬蛙科有2属5种,分别占18.2%和29.4%;树蛙科有2属3种,分别占18.2%和17.6%;蟾蜍科有1属2种,分别占9.1%和11.8%;角蟾科1属1种,分别占9.1%和5.9%。蛙科和姬蛙科为优势科。黑眶蟾蜍、沼水蛙、花姬蛙、泽陆蛙、饰纹姬蛙等为数量优势种。2.2区系分析达洪江自然保护区17种两栖动物均属东洋界种类,其中华中华南区共有种有11种,占总数的64.7%,为该保护区的主要成分;其次为华南区物种,有4种,占23.5%;西南区和华中区物种各有1种,各占5.9%。由此可见,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组成明显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华中区系与华南区系相互渗透。这与该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省是相符的。张荣祖[4]在概括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特征时指出:本亚区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共有,而以典型的热带性成分作为本亚区的标志。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较多的华中华南区成分,如虎纹蛙、沼水蛙、泽陆蛙、黑眶蟾蜍、饰纹姬蛙、花姬蛙等,而且有花狭口蛙、无声囊树蛙、锯腿小树蛙等典型的热带成分分布。表1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Table1The amphibians list of Dahongjiang NatureReserve in Guangxi Province分类地位ClassificationF区au系naNu数m量ber等g级radeH生ab境itat角蟾科Megophryidae小口拟角蟾Ophryophryne microstoma3+a蟾蜍科Bufonidate中华蟾蜍华西亚种Buf o gargarizans andrewsi4+b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2+++c蛙科Ranidae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2+++c、d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2+++c、d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2++c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1++c大绿臭蛙O.livid2++c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2++c树蛙科Rhacophoridae斑腿树蛙Rhacophorus megacephalus2++b、c、e无声囊泛树蛙R.mutus3++a、b锯腿小树蛙Philautus odontotarsus3+a、b姬蛙科Microhylidae花狭口蛙指名亚种Kaloula.p.pulchra3++a、c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2+++a、c花姬蛙M.pulchra2+++a、c小弧斑姬蛙M.heymonsi2++a、c粗皮姬蛙M.butleri2++a、c1华中区;2华中华南区;3华南区;4西南区。+++:优势种;++:常见种;+:少见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a:林缘灌丛;b:森林;c:农区;d:林溪;e:灌丛。1Central China Region;2Central and South China Region;3South China Region;4Southwest China Region.+++:Dominantspecies;++:Common species;+:Rare species.:The second classnational protective animals.a:Shrub in forest edge;b:Forest;c:Farmland d:Forest creek;e:Shrub.2.3分布特征达洪江自然保护区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在500m以下的农田、耕地等生境的低海拔区域,分布的两栖类主要是蛙科的虎纹蛙,蟾蜍科的黑眶蟾蜍,姬蛙科的小弧斑姬蛙、饰纹姬蛙、花姬蛙和花狭口蛙,其它物种的分布海拔幅度较宽,从300m到850m均有分布。在生境分布方面,锯腿小树蛙、斑腿树蛙、无声囊树蛙、小口拟角蟾主要出现于森林和林缘灌丛,中华蟾蜍华西亚种、黑眶蟾蜍、花狭口蛙则可以在离水源较远的地带分布,除此之外,其余物种多在各种水体及附近区域栖息活动,表明两栖动物生存需要湿润的陆地环境和水环境。2.4与邻近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比较表2结果显示达洪江自然保护区同龙滩自然保护区[5]的相似系数最高(0.1840),表明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同龙滩自然保护区的最相似,其次与底定自然保护区[6](0.1386)、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7](0.1083)的相似系数较高,而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8](0.0424)和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9](0.0320)的相似系数最小。这与达洪江与龙滩、底定、岑王老山地理位置相近,植被类型、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有关,也说明桂西与桂东北地区在两栖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2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比较Table2The similarity comparison of amphibiancommunities地区Region物种数The totalspecies两地共有种数The samespecies相似系数Similaritycoefficient达洪江自然保护区Dahongjiang Nature Reserve17底定自然保护区Diding Nature Reserve22140.1386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Cenwanglaoshan Nature Reserve28150.1083龙滩自然保护区Longtan Nature Reserve22150.1840猫儿山自然保护区Maoershan Nature Reserve35120.0424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Guilin Lijiang scenic spots38110.03203结束语通过对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其生存大多需要湿润的陆地环境和水环境。这提示我们应注意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制定相应的宏观生态管理规划。对两栖动物的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和改善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体质量、增强水域和周围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是保护两栖动物的当务之急。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初报@曾小飚$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百色533000 @苏仕林$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百色533000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两栖动物;;区系;;分布;;调查[1]杨道德,张应扬,钟象景.广东省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生态调查与多样性质分析[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154-160. [2]费梁,叶昌媛,黄永昭,等.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张玉霞,温业棠.广西两栖动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周放,余丽江,覃建欢,等.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J].四川动物,2006,25(2):298-300. [6]莫运明,谢志明,邹异,等.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J].四川动物,2007,26(2):344-346. [7]莫运明,谢志明.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点[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10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82-87. [8]蒋得斌,罗远周,王绍能,等.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J].四川动物,2006,26(2):294-297. [9]张玉霞.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两栖爬行动物[C]//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97-103.

专辑代码:
A;D;

更新日期:
2009-01-19

专题子栏目代码:
D051_1;

第一责任人:
曾小飚;

出版日期:
2008-11-15

机标关键词:
动物群落;华中区;漓江风景区;华南区;无声囊树蛙;调查初报;物种总数;花姬蛙;花狭口蛙;斑腿树蛙;

SYS_VSM:
自然保护区:9215,动物群落:2288,洪江:1712,区系:1447,漓江风景区:1139,华南区:1126,动物区系:1064,物种总数:665,花狭口蛙:454,花姬蛙:373,

页数:
3

文件大小:
65K

DOI:
CNKI:SUN:GXKK.0.2008-04-047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461-463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149

被引频次:
2

FFD:
1.027894

文献标识码:
11

期刊标识码:
QK0102;

来源标识码:
P0204;P0205;

影响因子:
0.25

专题整刊代码:
A000

复合专题代码:
D051;A000;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D;A;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804

作者代码:
10885249;11230622;

机构代码:
0269193;0269193;

表名:
CJFD2008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机构作者代码:
0269193:10885249;0269193:11230622;

卷期号:
v.15;No.60

THNAME:
GXKK200804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GXKK

行业分类代码:
12801522501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两栖动物:33.2*160.585;群落:4.6*12.9403;调查:24.6*138.827;洪江:20.4*81.0002;区系:3.8*8.92045;广西:7.2*15.7929;篇长:3814

NVSM_分组:
两栖动物;

第一作者H指数:
7

CI指数:
164.02

第一机构:
百色学院

第一作者代码:
10885249

第一机构代码:
0269193

主要主题:
两栖动物;

机构作者名称:
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_曾小飚;; 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_苏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