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家企业南迁始末

作者:
李艺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二处 广西南宁530022

中文关键词:
上海支边企业;;南迁;;始末

中文摘要:
20世纪 5 0年代后期 ,党中央做出加强沿海工业城市支援边疆建设的决策 ,1 96 0年 ,上海 1 6家企业南迁广西 ,支援广西工业建设 ,发展演变为今天广西 1 4家企业。这是改革开放前广西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最大的行动 ,解决了广西工业的急需 ,填补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空白 ,为加速广西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引文: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崛起的壮乡———新中国五十年(广西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85 [2]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经委,自治区计委广西工业四十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1 [3]何绍榜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85 [4][8]南宁市档案馆(60)计基字第52号《关于上海迁厂工作注意事项的通知》附件[Z] [5]广西人委驻沪迁厂领导小组上海迁厂工作简报(四)(1960年3月12)[Z]南宁市档案馆 [6][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委驻沪办事处上海支援广西迁厂工作总结(1960年6月15日)[Z]南宁市档案馆 [9]万一知上海迁来的一批工厂在我区开花结果[N]广西日报,19631018 [10]徐桂林,等志在边陲谱春秋———写在上海支边30周年之际[N]南宁晚报,19901230

光盘号:
HIST0202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广西地方志

拼音刊名:
YDFZ

年:
2001

期:
05

CN:
45-1034/K

ISSN:
1003-434X

文件名:
YDFZ200105015

页:
59-63

分类号:
K27

专题代码:
F096;

子栏目代码:
2;

全文:
在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上海部分企业响应党的号召 ,从上海搬迁到广西 ,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这是改革开放以前 ,广西引进设备、人才和技术的行动 ,这些上海支边企业的到来 ,为广西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历史贡献。1 96 0年 1 6家上海企业南迁广西 ,是上海工业支援广西行动中最大的一次。一、南迁的背景旧中国给广西留下的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工业化程度很低 ,技术装备很差 ,生产以手工为主 ,水平极为低下 ;除有色金属、森工采伐、几处小煤矿和 1 7家装机容量不足 1万千瓦的小火电外 ,近代工业几乎空白 ,[1 ] 广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次要的地位。“一五”计划时期 ,国家开始工业化建设 ,但由于广西地处援越抗法前线 ,不是国家投资重点 ,进一步扩大了与东部先进地区的差距。1 95 8年 1月南宁会议期间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广西工业落后 ,要给予适当支持 ,毛泽东主席还指示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帮助广西办理项目。后来 ,广西在中央支持下建设了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和西津水电站。但建设新项目 ,国家支持的项目毕竟有限 ,而且有个建设周期。要加快广西的工业建设 ,还得再想其他办法。5 0年代后期 ,党中央做出沿海城市支援边疆的决策。按照中央的部署 ,老工业基地上海市肩负着支援全国的任务 ,1 96 0年安排 1 0 8个工厂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建设。在此情况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 ,积极争取上海的支援。广西和上海双方经过协商决定 :一是搬迁一部分上海企业来广西。二是上海抽调一批技术工人、干部支援广西建设。三是广西派一批技术骨干到上海同行业企业中学习、培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1 96 0年出现了上海工业支援广西工业建设的高潮 ,上海 1 6家企业职工和设备南迁。此外 ,还有上海为广西紧缺人才的工业部门抽调技术工人、干部对口支援。1 96 4年至 1 96 5年 ,广西组织了 2 1 6个企业、983人到上海对口参观学习 ,[2 ] 在全自治区范围内掀起了工业学习上海的热潮。二、迁厂经过1 96 0年上海迁厂是上海支援广西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主动向上海求援 ,得到上海方面的大力支持。广西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要厂的四条原则 :第一 ,要选广西缺门的轻化工厂 ;第二 ,要选广西有原料、有市场的工厂 ;第三 ,要选规模稍为小一些的工厂 ;第四 ,连人带设备一起迁来。[3] 并根据这四条原则 ,选定了 1 6家轻化工厂。1 96 0年 1月 ,当时广西分管工业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主席韦国清亲赴上海 ,与上海方面的领导人曹荻秋等具体协商有关事宜。2月 2日 ,广西方面 ,自治区工业厅副厅长周嘉琳、熊河清与上海市计委副主任马一行共同签定了迁厂协议 ,[4] 上海向广西迁出 1 6家轻化工厂。为了办理迁厂事宜 ,派出由各市有关人员组成的迁厂工作组2月上旬 ,南宁市第一个派出以市轻工局局长带队的迁厂工作组 ,至 2月下旬 ,4个接收城市的迁厂工作组均到达上海 ,全体成员 2 2人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 ,迁厂工作组在广西人委驻沪办事处领导下开展工作。迁厂工作至 5月底胜利结束 ,共历时 4个月。为了做好迁厂工作 ,自治区党委指示 :“迁厂工作只许做好 ,不许做坏 ;时间既要抓紧 ,工作又要积极稳妥。”[5] 在迁厂过程中 ,这一指示得到很好地贯彻。一是建立与健全迁厂领导机构。迁厂领导小组由广西人委驻沪办事处正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及 4个市的轻化工业局局长组成 ,以下以市为单位 ,按行业对口编组 ,由局长任组长。迁厂工作组依靠上海市委、市人委的领导 ,在上海市计委 ,区委 ,轻工、化工、纺织、商业局的具体领导下 ,与行业总支、专业公司密切联系 ,解决具体问题。每一个迁出厂则组织包括党政工团妇 5个方面的迁厂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负责具体迁厂工作。从上至下建立与健全迁厂领导机构 ,保证了迁厂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积极开展工作。首先 ,工作组分头拜访上海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召开各种座谈会 ,建立联系。各对口厂干部下厂与各厂的党政领导联系 ,深入细致地摸清各迁出厂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其次 ,对迁出厂逐级公开迁厂决定 ,由党内到党外 ,由厂、车间、工段到小组 ,层层深入发动群众。第三 ,组织力量 ,拆卸包装 ,搞好运输 ;另一方面派出先遣队赴广西做好准备 ,在株洲设接待站做好接运转运工作 ,并设专门小组处理遗留问题 ,件件落实 ,让职工方便、满意。第四 ,组织欢迎 ,准备生产。自治区内组织接待 ,开好欢迎会议 ,搞好职工宿舍 ,安顿家属 ;先遣队安装设备 ,组织原材料供应 ,迅速投入生产。三是始终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是整个迁厂工作的关键 ,也是贯彻自治区党委“只许做好 ,不许做坏”指示的中心环节。首先 ,迁厂工作组依靠各级党委 ,坚持政治挂帅 ,对全体职工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总路线、共产主义协作的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 ,号召听党的话 ,党指向哪里便走向哪里 ,以党支部为核心 ,发动党员、团员起带头作用。其次 ,进行迁厂教育 ,具体讨论为什么要迁厂、迁厂有什么好处、迁厂的有利条件及如何克服困难 ,使职工认识迁厂的意义及目的性。要求全体职工树立“发展广西、建设广西”的观点 ,树立全局观点和安家落户的观点 ,要求全体职工自愿、愉快地迁出 ;同时对职工提出的实际问题具体解决。第三 ,工作方式采取先党内后党外 ,先骨干后群众 ,层层动员 ,逐步推开。为使职工对广西有所了解 ,解除他们的顾虑 ,组织迁出厂的厂长、书记 1 6人赴广西参观 ,使领导骨干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广西的好处及迁厂意义 ,并向广大职工作报告 ,利于解决职工思想问题。第四 ,签订协议 ,解决迁出厂职工的实际问题。由上海迁往 2 2 0 0公里外的广西 ,地区转移 ,企业领导、生活习惯、思想感情等因素必然在职工与家属中引起思想变化 ,为了做好迁厂工作 ,针对职工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广西和上海方面签定了协议书 ,广西各市迁厂代表也与迁出厂的主管局签定了具体协议 ,对工资福利、家属迁移、迁厂费用、财务结算、资产处理、协作关系及协商办法等 7个方面作了规定 :(1 )外迁厂职工工资凡高于当地水平的 ,仍保持原工资收入不变 ,生活劳保福利一般尽可能维持在上海原有水平 ;(2 )职工的在职家属 ,一般须征得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再行商定 ,其他家属可以采取动员与自愿原则随同职工外迁 ;(3 )迁厂费用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负担 ,包括职工家属的车票、伙食补贴、搬场费等 ;(4)企业财务结算应于决定迁出前办理 ,迁出前归上海市 ,迁出后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5 )迁出工厂的固定资产 ,上海市同意作为无偿调拨 ,按照财政部转账办法处理 ,有关流动资产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同意有价调拨处理 ,按实付款 ;(6 )为使迁厂生产顺利进行 ,某些厂与厂、厂与商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在广西未能解决前 ,双方同意在 1 96 0年内原则上应继续维持下去 ;(7)迁厂工作有关问题较多 ,有的可能事先预计不到。如有困难时 ,双方本着有利于生产出发 ,由双方有关部门协商处理。[6]1 96 0年的迁厂工作 ,有这几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 ,广西人民希望上海支边企业来到广西的态度是十分真诚的。从自治区党政领导到一般群众 ,都欢迎上海支边企业的到来。自治区党委主动向上海要厂 ,当时也有人担心 ,广西财力紧张 ,养不起那么多上海工厂。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却坚定地表示 ,无论如何 ,也要想办法把这些上海工厂养起来 ,它们对发展广西的工业有重要意义。为了 1 96 0年的迁厂工作 ,自治区党委作出“只许办好 ,不许办坏”的指示 ,进行了严密的布置 ,要求既积极 ,又稳妥地完成迁厂工作。为了迎接上海支边企业 ,自治区拨款 1 6 0万元为上海 1 6家企业建造厂房和宿舍。上海支边职工们来到广西 ,受到 4个城市领导和人民的欢迎。宿舍不够 ,广西工人腾出自己的房间 ;行李未到 ,广西工人送来蚊帐、被子。在南宁市明秀路至秀灵路一带 ,南宁市糖果食品厂、南宁市钢精厂、南宁市衬衣厂和广西民族印刷厂等上海支边企业连成一片 ,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小上海”。这些都表现了广西人民对上海支边企业的真诚欢迎。第二 ,上海人民对广西边疆地区的支援是非常热忱的。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城市上海热情地支持和帮助边远、不发达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广西发展工业。面对广西的求援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再表示 :广西需要什么样的工厂就提出来 ,我们能解决的一定解决。上海支边企业的干部职工把支援广西当作一件光荣任务 ,是祖国的召唤 ,积极支持。他们踊跃报名 ,支援广西建设。第三 ,支边企业干部职工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是很值得钦佩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较高 ,上海人历来眷恋故土 ,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浦江畔。来到广西支边 ,意味着要告别繁华 ,选择一个远离上海 2 2 0 0公里的、完全陌生的不发达地区 ;意味着舍弃舒适、享受 ,一去不回头 ,也意味着一生的奉献。但是 ,上海支边企业的干部职工们 ,以国家利益为重 ,坚决服从组织上的需要 ;有的职工家中尽管存在困难 ,也克服一切困难支援边疆建设。“党指向哪里 ,我们就到哪里去 !”这是激昂的誓言 ,也是上海工人阶级舍小我为大我高尚精神境界的反映。这种精神在今天也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来了 ,挈妇将雏 ,扶老携幼 ,在广西扎下根 ,把广西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实实在在地成了广西人 ,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 ,把祖国的南方建设得更美丽。第四 ,制定切实可行的支边优惠政策 ,对搞好支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 ,自治区党委在工资福利、家属随迁、迁厂费用等等问题的优惠政策 ,有力地推动迁厂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上海、广西、支边职工三方面反映比较满意。以如生罐头厂为例 ,原协议迁厂职工 3 1 4人 ,实际迁来了3 90人。上海唐拾义药厂协议迁厂职工 2 0 8人 ,实际迁来 2 5 6人。截止 1 96 0年 5月 2 5日 ,已迁来职工 1 6 72人 ,超过总协议 1 481人的 1 1 42 % ,其中增加了部分双职工、临时工、里弄工 ,随迁家属3 0 86人。[7] 实际上 ,此后直到 1 96 0年底 ,还有一些职工和家属陆续迁往广西 ,迁来的职工家庭人数最多达到一家 1 2口。三、上海 16家南迁企业名称及分布查阅《广西通志·大事记》 ,有两个条目提及上海企业 :一为 1 96 0年 7月 1 7日《广西日报》报道 ,迁来南宁的 7家上海企业有 5家在“七一”前已部分投产。二是 1 96 3年 1 0月 1 8日《广西日报》报道 ,从上海迁来广西的 1 6家企业三年来生产了上千种轻化工业产品。查阅这两份报纸 ,厂名资料不全。在档案馆 ,我们查到有关上海 1 96 0年迁厂资料。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局、工业厅联合发出的《关于上海迁厂工作注意事项的通知》所附的《上海市迁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厂名单》 ,这 1 6家工厂为 :如生罐头厂、华记糖果厂、东华制革厂、友谊皮鞋厂、金星皮件厂、刘永新锁厂、英雄皮件厂、东方玩具厂、大中华钢精厂、协平漂染厂、瑞丰祥内衣厂、万里袜厂、唐拾义药厂、合众橡胶厂、跃进油漆化工厂、第三衬衫厂。其中轻工业工厂 9个、纺织工业工厂 4个、化学工业工厂 3个。[8]广西驻上海办事处 1 96 0年 6月 1 5日《上海支援广西的迁厂工作总结》中提到 :“这次上海迁往我区轻工、化工、纺织等工业共 1 6个厂。其中轻工业 9个厂 ,化学工业 3个厂 ,纺织工业 3个厂 ,服务性行业 1个厂。”这些厂迁到广西 ,“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决定 ,在 1 6个厂中迁入南宁市 7个厂 ,桂林市 4个厂 ,柳州市 3个厂 ,梧州市 2个厂”。迁往南宁市的 7个厂是 :如生罐头厂、合众橡胶厂、大中华钢精厂、华记糖果厂、第三衬衣厂、东华制革厂、友谊皮鞋厂等 ,即后来的南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南宁市橡胶厂、南宁市钢精厂、南宁市糖果食品厂 (已破产 )、南宁市衬衣厂、南宁市制革厂、南宁市皮鞋厂。迁往柳州市的 3个厂是 :协平漂染厂、瑞丰祥内衣厂、万里袜厂 ,迁到柳州后与新建的柳州针织厂合并 ,发展为柳州市针织总厂。迁往桂林市的 4个厂是 :唐拾义药厂、金星皮件厂、东方玩具厂、刘永新锁厂 (由 5家锁厂合并而成 ) ,即后来的桂林制药厂、桂林市皮件厂、桂林市纸制品包装总厂、桂林市锁厂。迁往梧州的 2个厂是 :上海跃进化工油漆厂和英雄皮件厂 ,即后来的梧州造漆厂、梧州皮革制品厂。四、上海 16家支边企业对广西的贡献上海支边企业对当地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 )这些厂迁到广西 ,更加接近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地区 ,并设在交通、水电等各种条件较好的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 4个中心城市 ,给它们提供发展生产的条件 ,生产品种大大增加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小型的大中华钢精厂南迁后发展为一个从原材料加工到生产整套钢精制品以及小五金日用品的工厂 ;具有 5 0多年历史的唐拾义药厂原来只生产丸剂、片剂和原料药 ,迁至桂林后 ,扩大了原有丸药生产 ,还发展成为生产各种丸剂、片剂、针剂、酊剂和原料药的综合性的桂林制药厂 ;由上海小型的协平漂染厂、瑞丰祥内衣厂、万里袜厂组成的柳州针织厂产品由建厂初期的五六种扩大为 40种 ;上海跃进化工油漆厂迁到梧州后 ,增产了各种工业喷漆、调和漆、磁漆、锅炉漆和石蜡等 1 0 0个品种 ,产品行销自治区内各地 ,还远销上海、北京、东北等地。由于生产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据报纸报道 ,上海 1 6家工厂南迁后 ,“三年来生产了各种钢精制品、橡胶制品、皮革制品、人造丝织品、日用五金和儿童玩具等上千种轻化工业产品 ,很受各族人民欢迎”。[9](2 )上海 1 6家企业南迁 ,投资少 ,见效快 ,填补广西工业的不少空白。上海如生罐头厂和华记糖果厂的加入 ,使广西食品工业具有出口罐头的生产能力 ;系列高级糖果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上海合众橡胶厂南迁 ,与南宁橡胶厂合并 ,广西开始了生产胶鞋的历史。南宁市钢精厂的开工投产 ,结束了广西不能生产铝制品的历史。上海唐拾义制药厂南迁组建了广西最大的综合型化学制药企业 ,结束了广西不能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历史。桂林市东方玩具厂 ,1 96 4年改产纸箱、纸盒和纸袋 ,填补了自治区内纸类包装生产的空白。桂林市锁厂是广西唯一的国营制锁工厂。柳州市针织厂 ,是广西第一家生产针织涤纶面料的厂家。上海支边企业———梧州市跃进化工油漆厂是广西第一家专业生产油漆的厂家 ,结束了广西不能生产涂料的历史 ,第一年生产出 80 0多吨油漆和其他化工产品 ,填补了广西这一生产领域的空白。长期以来 ,梧州的皮革制品主要是皮箱和皮鞋两大类 ,上海厂迁来以后的 1 96 3年 ,梧州皮革制品厂生产出皮腰带、医药箱、皮公文包、皮球、皮杂件等新产品。上海金星皮件厂南迁组建的桂林金星皮件厂 ,于 1 970年试制成功橡胶球的球胆 ,填补了广西该项目的空白。等等。(3 )上海支边企业南迁 ,也带动农业的发展。年生产罐头 2 0 0 0多吨的如生罐头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成为年生产能力 4万吨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原料 ,该厂先后扶持发展菠萝、青刀豆、马蹄、蘑菇等 1 0多个品种的经济作物 ;它建立和发展的原料基地 ,到 1 985年已发展到南宁市周边的 8个县 (市 ) ,面积达 3万多亩 ,对调节生产、稳定生产、发展生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 1 96 0年~1 999年的 40年间 ,使农民增收 5 0 2亿元 ,青刀豆被南宁市郊区农民称为“发财豆”。(4)上海支边企业为广西创造了一批名牌产品。它们生产的民用和军工产品 ,丰富了人民生活 ,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前 ,就有一批有名的产品出自支边企业 ,如“象山牌”菠萝罐头、青刀豆罐头、“壮锦牌”女用胶鞋、“金星牌”皮具、“龙鱼牌”油漆、“山水牌”锁具、“荷花牌”糖果等等。南宁市钢精厂生产的军用水壶和铝锅 ,无偿地送到援越抗美前线 ,军用锅被亲切地称为“友谊锅” ,受到胡志明的称赞。支边企业的产品 ,不仅满足自治区内的需要 ,还覆盖了周边省份 ,乃至中南、西南以及全国其他地方 ,有的还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名牌产品。改革开放以来 ,支边企业的产品又跨上新的台阶 ,获得省 (区 )优、部优产品称号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为广西赢得了声誉。这些名优产品中 ,有获得国家银质奖的柳州市针织总厂的“海燕牌”针织服装、获得国家纺织部优质产品的南宁市衬衣厂“紫苑牌”男长袖衬衣 (1 990年 )。桂林制药厂的产品布美他尼、磷酸左旋咪唑、盐酸左旋咪唑是广西唯一获准进入美国市场的三个医药产品 ,还销往 3 0多个国家 ,享有良好的声誉。其出口产品年销量已占该厂工业总产值的 40 %。在澳大利亚开设了中外合资企业星加桂药有限公司 ,生产的左旋咪唑占有该国市场的 80 %。老牌的出口企业南宁罐头食品厂的“美碟牌”罐头食品 ,1 986年至 1 991年 ,曾 4次获得国际性金奖。广西工业从默默无闻 ,到名牌产品群星闪烁 ,上海支边企业作出了积极贡献。(5 )部分上海支边企业成为广西骨干企业 ,跻身广西著名企业的行列。柳州针织总厂在 2 0世纪 80年代 ,稳居广西针织行业首位 ,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 ,也是全国十大针织企业之一 ,获得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在化学制药工业方面 ,桂林制药厂位列广西 1 8家企业之首 ,是广西最大的综合型化学合成制药厂 ,1 995年被评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南宁罐头食品厂是年生产能力达 4万吨的国家大型一类厂 ,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食品加工业 80年代水平 ,产品远销 1 0 0多个国家和地区 ,80年代是广西罐头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大户 ,在全国罐头行业中名列前茅 ,也是国家轻工部重点骨干企业和广西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罐头厂。在糖果行业 ,南宁糖果食品厂是该行业的骨干企业 ,是全国 7个超万吨级糖果食品企业之一 ,年产量 1 3万吨 ,职工人数最多达到 1 2 0 0多人。80年代曾是广西百家效益最佳企业之一。该厂由于连年亏损 ,于 1 998年 6月 1 8日宣布破产 ,但它在广西糖果工业上留下过辉煌的一页。梧州市造漆厂 ,已跻身于中国 5 0 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 (利税总额排序 42 6位 )和广西 (区 )科技综合实力 ,经济效益百强企业的行列 ,是全国、广西享有较好声誉的名优企业。在橡胶制品行业 ,南宁橡胶厂是全国橡胶行业定点生产厂 ,是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家大型企业 ,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均已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南宁市钢精厂 ,70年代不仅是自治区、南宁市二轻系统的重点企业、先进企业 ,而且还是国家轻工部在广西的定点生产厂。南宁市皮鞋厂在 80年代是广西最大的皮鞋厂。梧州市皮革制品厂是国家轻工部、经贸部核定的全国 1 5 0家重点企业之一 ,其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桂林市皮件厂在上海支边职工与桂林职工共同奋斗中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 2 0家重点企业之一 (工业销售产品排名第七 ,产品销售利润排名第十 )。南宁市衬衣厂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衬衣服装专业厂 ,也是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企业 ,在 1 988年至 1 996年 ,曾获得广西最佳对外工业企业先进单位的称号 ,获得广西创汇铜牌奖 ,产品销往亚、欧、美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桂林市纸制品包装总厂 ,是广西纸包装行业的骨干企业 ,在 90年代年产值超过1 0 0 0万元。桂林市锁厂 ,是国家轻工业部定点生产锁具的厂家之一 ,年生产能力曾达到 2 0 0万把。(6 )增强了广西的经济实力。根据南宁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在南宁市 ,上海企业迁来时 ,年工业总产值不足 3 0 0 0万元 ,进入 90年代已达 3亿多元 ,增长 1 0倍多。 1 989年 ,南宁市 7家上海支边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税利分别占南宁市轻工行业预算内企业的 5 2 8%和 3 7%。[1 0 ] 南宁罐头食品厂 40年实现税利就累计 2 0 5亿元 ,其中上缴 1 75亿元 ,相当于国家投资的 7倍多 ,还为国家创汇累计 2 3亿美元。柳州市针织总厂在其生产的黄金时代 1 981年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实现税利 2 5 3 5 2 5万元 ,被称为柳州市三棵“摇钱树”之一。南宁市钢精厂 ,1 96 0年~ 1 986年间为国家创造税利 875 5 5万元 ,可再建 1 0个南宁市钢精厂。桂林制药厂 1 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 5 0 3亿元 ,税利 1 3 4 0 1 7万元 ,工业总产值比1 96 0年的 744万元增长 2 0多倍。上海支边企业创造了大批的财富 ,为增强广西的经济实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16家企业南迁始末@李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广西南宁530022上海支边企业;;南迁;;始末20世纪 5 0年代后期 ,党中央做出加强沿海工业城市支援边疆建设的决策 ,1 96 0年 ,上海 1 6家企业南迁广西 ,支援广西工业建设 ,发展演变为今天广西 1 4家企业。这是改革开放前广西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最大的行动 ,解决了广西工业的急需 ,填补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空白 ,为加速广西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崛起的壮乡———新中国五十年(广西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85 [2]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经委,自治区计委广西工业四十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1 [3]何绍榜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85 [4][8]南宁市档案馆(60)计基字第52号《关于上海迁厂工作注意事项的通知》附件[Z] [5]广西人委驻沪迁厂领导小组上海迁厂工作简报(四)(1960年3月12)[Z]南宁市档案馆 [6][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委驻沪办事处上海支援广西迁厂工作总结(1960年6月15日)[Z]南宁市档案馆 [9]万一知上海迁来的一批工厂在我区开花结果[N]广西日报,19631018 [10]徐桂林,等志在边陲谱春秋———写在上海支边30周年之际[N]南宁晚报,19901230

专辑代码:
F

专题子栏目代码:
F096_2;

第一责任人:
李艺

出版日期:
2001-12-25

机标关键词:
广西工业;南迁;自治区工业;沿海工业;边疆建设;南宁罐头食品厂;油漆厂;工业总产值;定点生产厂;纸制品包装;

SYS_VSM:
广西工业:8971,上海支边企业:3465,南迁:2017,边疆建设:978,南宁罐头食品厂:768,沿海工业:635,南宁橡胶厂:446,糖果:385,梧州:331,工业总产值:302,

页数:
5

文件大小:
40k

DOI:
CNKI:SUN:YDFZ.0.2001-05-015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58-62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41

被引频次:
3

FFD:
0.995568

文献标识码:
21

期刊标识码:
QS0103;

来源标识码:
P0204;

影响因子:
0.0163

专题整刊代码:
F094

复合专题代码:
F096;F094;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F;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105

表名:
cjfd2001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THNAME:
YDFZ200105

热度:
0

出版物代码:
CJFD_YDFZ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3351

SYS_NVSM:
广西壮族自治区:119.55*498.435;始末:6*26.4512;南迁:19.2*84.6439;上海支边企业:19*83.7621;篇长:8895

NVSM_分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支边企业;

第一作者H指数:
0

CI指数:
0

第一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二处 广西南宁530022

主要主题:
上海支边企业;

次要主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机构作者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二处 广西南宁530022_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