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平话社区——湘西南苗族平话记略

作者:
胡萍;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中文关键词:
平话;;少数民族平话;;湘西南苗族平话

中文摘要:
湘西南苗族平话是一种具有苗瑶语底层的汉语方言,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还可为"平话和土话"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言事实,开阔当前平话研究的视野。

英文篇名:
A Community of Pinghua Not to be Neglected——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unds of the Pinghua Used by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of Hunan Province

英文作者:
HU Ping

英文摘要:
The Pinghua Used by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of Hunan Province is one kind of the Chinese dialects based on the language of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The study for it could enrich the theory of Language contact and Language deviation.Besides it can provide language facts of"Pinghua"used by national minority for the study of"Pinghua and Tuhua",and also can widen the field of view of the study of"Pinghua".

英文关键词:
Pinghua;Pinghua used by national minority;Pinghua Used by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west of Hunan Province

引文:
[1]李蓝.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村汉.桂南平话——粤方言的一个分支[A].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C].1995. [3]梁敏,张均如.广西平话概论[J].方言,1999,[1]. [4]袁少芬.平话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论平话人的形成发展与平话文化[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5]徐杰舜.平话人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 [6]覃远雄.平话和土话[J].方言,2007,[2]. [7]吴荣臻,杨章柏,罗晓宁.古苗疆绥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8]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9]伍新福.湖南民族关系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0]胡萍.试论绥宁关峡平话的系属[J].邵阳学院学报,2005,[5]. [11]胡萍.绥宁关峡苗族平话的语音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2]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湖南省绥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绥宁县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14]城步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城步县志[Z].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15]广西龙胜县志编纂委员会.龙胜县志[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9.

基金:
2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湘西南苗族‘平话’的语言接触和语言转移研究”(项目编号07JC740002);; 200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6-2007年度立项资助项目“湘西南少数民族汉语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606014A)

小标题:
一当今平话研究的现状 二湘西南苗族平话的基本情况 (一) 平话的他称和自称 (二) 平话的地理分布 (三) 平话的使用人口 (四) 族群来源 三研究湘西南苗族平话的意义

光盘号:
SOCI0905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拼音刊名:
JMLK

年:
2009

期:
03

CN:
43-1459/Z

ISSN:
1673-2219

文件名:
JMLK200903061

页:
199-201

分类号:
H17

专题代码:
F084;

子栏目代码:
28;

全文:
一当今平话研究的现状平话是广西的第四大汉语方言,据梁敏、张均如(1999)介绍:“平话主要使用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北各地和湖南省与广西毗连的道县、宁远、蓝山和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十多个县的集镇和部分农村中。”“广西平话大体可以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两片,桂南平话主要使用于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集镇和部分村庄中。桂北平话主要使用于桂林市郊区和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安、融水、罗城、柳江、柳城等地的集镇和村庄中。”自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平话独立出来,放在与官话、吴语、闽语、湘语等其它各大方言并列的同一个层次上,关于平话系属问题的争论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如平话能否成为独立的大方言?桂南平话与粤语的关系问题,桂北平话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是合并还是分而治之等等这些问题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有待于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出进一步探讨。?一般而言,广西说平话的以汉族为主。《广西平话概论》指出:“说平话的人一般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北方或中原来的。例如宾阳、邕宁、横县等地,很多居民的族谱都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北宋年间随狄青南征,从山东青州府等地经湖北、湖南到达广西宁、宾阳等地征战屯戍,而在这里落籍定居的。”近年来,广西不少研究民族、历史的学者提出“平话人”的概念,当然这个称呼渊于“平话”,并就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人文特征进行了讨论。例如,袁少芬(1998)提出平话人是汉族一个支系的新观点,认为平话人是在北方汉人自秦汉以来陆续迁入岭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汉族支系的一个典型。徐杰舜(1999)也撰文论述广西汉族平话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人文特征,其中专门就秦汉以来至隋唐汉族入桂的历史发展论证了桂北平话人的形成。但是,在广西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间的接触、融合自然也是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就平话而言,不仅有汉族说的平话,还有少数民族说的平话。谢建猷在《广西汉语方言研究》中提到:“广西一些少数民族把自己所说的话称为‘平话’,并认为自己所说的‘平话’是少数民族语言。笔者在广西白色、扶绥调查了壮族说的平话,后来又到了广西北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调查了瑶族说的平话。”据谢氏调查认为:扶绥龙头壮族平话与南宁平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基本相同,二者能够通话,虽然龙头壮族平话和壮语也有相似的成分,但这是平话和壮语互相影响的结果。龙头村人说的平话实际上是一种汉语,而不是少数民族语言。同样,龙胜红瑶平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类似于广西壮族平话的情况在湖南西南边陲也存在,在湖南省西南边陲与广西交界的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新宁境内的部分苗族群众使用的一种既无法与当地汉语沟通,又不同于典型的苗瑶语的语言,他们自称为“平话”、“人话”或者“苗话”、“峒语”等。可以肯定的是,和广西壮族平话、瑶族平话一样,湘西南苗族平话实际上也是汉语。但是,我们有些遗憾地看到这种少数民族说的平话并未引起当今研究平话、土话学者的足够重视,例如,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平话和土话”图文字说明稿(覃远雄,2007)把“平话和土话的分区”分为桂南片、桂北片、湘南片、粤北片,但在具体的地点分布上我们没有看到上述城步、绥宁、新宁等地名在湘南片中出现。因此,可以说湘西南苗族平话并没被纳入到“平话和土话”的研究范围中来。当然,对于这种少数民族平话的来历,它和早期平话的接触历史以及和现代平话、土话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等等问题尚需深入的调查和论证,但如果我们拟对平话问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那么少数民族说的平话就不应该被忽视。二湘西南苗族平话的基本情况(一)平话的他称和自称湘西南绥宁、城步以及广西龙胜各地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把苗族“平话”称为“苗话”,但各地苗族的自称却不尽相同:1.绥宁关峡、李家团和城步羊石的苗族称自己的话是“平话”。2.城步兰蓉、五团、龙胜里市、牛头、中洞、太平等地的苗族称自己的话为“人话”。据李蓝(2004)介绍:城步汀坪的苗族称自己的话为“团里话”。2008年元月经过我们的初步调查,发现紧邻城步的新宁县的麻林瑶族乡和黄金瑶族乡也有说“人话”的,这两个乡共有人口2万人左右,两乡的民族有瑶、苗、侗、壮、汉等8个。其中以瑶族最多,约占总人口的67%。这两个乡的各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他们自称为“峒语”或“人话”,而将新宁话称为“客话”。这种“峒语”或“人话”与我们所调查的城步苗族的“人话”和绥宁苗族的“平话”在语音特征和词汇上都十分接近,可以判定是同一种方言。本文根据关峡等地的自称定名。(二)平话的地理分布湘西南苗族“平话”主要分布在绥宁县的关峡苗族乡和长铺子苗族乡;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部的兰蓉、白毛坪、汀坪、五团、蓬洞、江头司以及西北部与绥宁关峡接壤的丹口、羊石等乡。此外,广西龙胜北部的伟江、马堤、泗水等乡以及广西资源县的车田乡也分布有说“平话”的村寨。(三)平话的使用人口绥宁县说“平话”的人聚居在关峡和长铺子两个苗族乡,关峡乡有22961人,其中苗族22189人(2005年统计),但该乡的珠玉村和芷田村不说“平话”,这两个村共有人口近三千人,因此,关峡乡说“平话”的人口接近二万人。长铺子乡只有李家团村、田心村、荣岩村三个村说“平话”,另外川石村和哨溪村的部分中老年人能说“平话”,因此长铺乡“平话”的使用人口约为四千人左右。这样,整个绥宁县“平话”的使用人口约为24000左右。据《城步县志》(1996)介绍,说“平话”的苗族约占苗族总人口的80%,因此,保守地估计,城步“平话”的使用人口约为8万多人。广西龙胜的苗族聚居在县境东北部与城步毗邻,《湖南民族关系史》(2006)载:据世代相传,义宁(今龙胜)的苗、瑶大多是从城步一带迁来的,他们同城步、绥宁的苗、瑶关系十分密切。今龙胜的苗族人口为21504人(1987年统计),多说“人话”,能与城步五团等地的“人话”基本沟通。另外,广西资源说“平话”的人口暂时无法统计。综上所述,湘桂边境“平话”的使用人口至少超过了十万。当然,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还难以做到更加精确的统计,有待日后做更进一步的调查。(四)族群来源根据服饰喜好,湘西南苗族有“红苗”、“花苗”、“青衣苗”之称。“红苗”衣喜红色,现居住在城步岩寨乡的上排、下排等村寨中;“花苗”衣爱花色,曾聚居在扶城、莫宜一带(今城步丹口、柳寨、平林、五团等地),但今已经绝迹。其他侗寨的苗族衣尚青色,故称“青衣苗”。《宝庆府志》载青衣苗种:“好为楼居,衣裳青色”。如前所述,广西龙胜的苗族自城步迁入,也为青衣苗。因此龙胜境内还流传着一句根据服颜色饰识别民族的口诀:“白衣壮、红衣瑶、青衣苗、紫亮侗”。清道光《龙胜厅志》载:“苗人,留长发挽髻子,四时用青布或花布包头。男上穿青衣长至膝,下穿着围布非裤;妇女头髻挽于额前……上穿长花领青布短衣。胸前常挂银牌,下穿青布短裙……”因此,青衣苗是湘西南境内以及桂北邻湘地区苗族的主体,也是使用“平话”或“人话”的主体。“平话”的内部差异比较大,但湘桂两省四县的青衣苗却能够基本通话。三研究湘西南苗族平话的意义如前所述,由于少数民族说的平话还没有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此类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已经见著发表的仅有李蓝的著作《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2004),以及笔者发表的关于湘西南苗族平话的若干论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湘西南是一个汉、苗、瑶、壮、侗等多民族聚居地,也是一个多族群、多语言以及多文化的社会。语言资源丰富多样:既有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平话、桂北土话等汉语方言,又有苗瑶语、侗语、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还有就是如上所述的苗瑶族“平话”(或称人话等)。由于长期的语言接触造成丰富的语言变异、融合和转移的现象,需要我们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因此把方言学、历史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既是研究深入的前提,也是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此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从方言学的角度进行语言的调查、描写、研究,着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类少数民族汉语作语言接触和语言生态变迁的研究还不多。笔者从2003年开始关注湘西南苗族平话,经过了多次田野调查,足迹深入到绥宁、城步、新宁及广西龙胜县等苗族平话乡村,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目前调查研究工作正在开展中。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我们认为研究湘西南少数民族平话大有可为,具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学术价值。(1)研究湘西南少数民族平话是研究语言接触与变异的极好窗口。湘西南苗族平话本身就是历代苗族在与汉族文化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弃用本族语而转用汉语的结果,但在语言的深层还保留了一些原语言的成分。苗族平话自其产生到现在,既存在着语言自身的历时演变,又有因与周边汉语方言接触而发生的共时变异,这些都是语言接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语言事实。因此,对于“平话”共时变异的描写与解释,可以反映“平话”的历时的演变。如果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结合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运用实证调查、量化分析等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对对所关注的语言变化现象做出完整、深入的描写与解释,并探索影响变化的机制。同时,社会语言学主张“用现在去说明过去”,即语言的共时变异实际上反映了语言的历时的演变。就湘西南苗族平话“进行中的变化”所提出的解释,可与历史语言学所提出的“可能的解释”相辅相成,如此我们可以对部分语言变化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建立更完善的理论。(2)对湘西南苗族平话的语言活力做出有实证依据的正确评估,可为中国濒危语言的研究提供少数民族汉语的个案分析样本。苗族平话的产生本身就是强势语言取代弱势语言的结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接触日益频繁,现代苗族平话也因其通解度低而面临着衰变乃至生存危机,李蓝(2004)认为湘西南苗族平话(人话)已属濒危语言,但他的论断尚缺乏实证依据。要对苗族平话活力做出科学的判断,必须采用社会语言学的实证调查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佐以人类学式的参与观察或深度访谈,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濒危语言的定义,才能对湘西南苗族平话的语言活力和濒危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籍此为中国濒危语言的研究提供少数民族汉语的个案分析样本。(3)为平话的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料,可以开拓平话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在研究湘西南苗族平话的语言演变的同时,也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族群互动下语言接触的特点和规律,可能会对当今平话复杂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合理解释。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平话社区——湘西南苗族平话记略@胡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湘西南苗族平话是一种具有苗瑶语底层的汉语方言,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还可为"平话和土话"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言事实,开阔当前平话研究的视野。平话;;少数民族平话;;湘西南苗族平话[1]李蓝.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村汉.桂南平话——粤方言的一个分支[A].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C].1995. [3]梁敏,张均如.广西平话概论[J].方言,1999,[1]. [4]袁少芬.平话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论平话人的形成发展与平话文化[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5]徐杰舜.平话人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 [6]覃远雄.平话和土话[J].方言,2007,[2]. [7]吴荣臻,杨章柏,罗晓宁.古苗疆绥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8]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9]伍新福.湖南民族关系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0]胡萍.试论绥宁关峡平话的系属[J].邵阳学院学报,2005,[5]. [11]胡萍.绥宁关峡苗族平话的语音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2]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湖南省绥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绥宁县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14]城步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城步县志[Z].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15]广西龙胜县志编纂委员会.龙胜县志[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9.

专辑代码:
H;F;

更新日期:
2009-05-04

专题子栏目代码:
F084_28;

第一责任人:
胡萍;

出版日期:
2009-03-01

机标关键词:
湘西南;少数民族平话;语言接触;桂北平话;语言事实;南平话;使用人口;关峡;绥宁县;城步;

SYS_VSM:
湘西南:9478,苗族:2359,少数民族平话:1137,语言事实:955,语言接触:831,城步:738,桂北平话:572,南平话:388,广西龙胜:326,使用人口:320,

页数:
3

文件大小:
445K

DOI:
CNKI:SUN:JMLK.0.2009-03-061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193-195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138

被引频次:
3

FFD:
1.033197

文献标识码:
21

期刊标识码:
QK0104;QS0104;

来源标识码:
P0204;

影响因子:
0.128

专题整刊代码:
H000

复合专题代码:
F084;H000;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F;H;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903

基金代码:
F0;

期刊栏目层次:
语言学

作者代码:
11271511;

机构代码:
0129784;

表名:
CJFD2009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是否基金文献:
Y

机构作者代码:
0129784:11271511;

卷期号:
v.30;No.138

THNAME:
JMLK200903

热度:
0

省代码:
0015

出版物代码:
CJFD_JMLK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290309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平话人:4*17.5369;汉族:7*8.83251;土话:6.2*13.2757;汉语方言:9.2*42.829;民族:7*4.41626;方言学:9.2*21.4145;平话:126.8*647.605;共时变异:3*14.0104;湘西南苗族平话:7*21.9093;少数民族平话:20.95*66.1045;篇长:4379

NVSM_分组:
平话人;汉语方言;共时变异;湘西南苗族平话;少数民族平话;

第一作者H指数:
5

CI指数:
8.013

第一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第一作者代码:
11271511

第一机构代码:
0129784

主要主题:
湘西南苗族平话;

次要主题:
平话人;汉语方言;共时变异;少数民族平话;

机构作者名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_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