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2001级博士生北京100872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摘要:
李宗仁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其用人实践,有值得借鉴的积极作用。
引文:
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编印·桂政纪实(上)第页[1]12
王坪·文化城的文化状况广西日报年月日[2]194398
申晓云·桂系元戎--李宗仁兰州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3]199841P165
李德邻先生论广西建设与复兴中国第页[4]9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南粤出版社年第版第[5][13][19]19861、、页175483367
广西年鉴第二回第页[6][9]1139
广西省统计年报及图表--广西民政统计图表年月印广西档案馆存[7]19409
广西现实政治概况载汗血月刊第四卷第期[8]4
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辑第、、页[10][17][18]25879895
李德邻先生言论集第、-、、、页[11][12][14][15][16][22][23][24][26]92210212404177
李总司令最近演讲集第、页[20][21]7773
革命之花周刊第、期合刊广西省政府革命之花周报社出版年[25]19201926
钟文典(主编)·世纪年代的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年月第版页[27]2030199311P265
小标题:
行天下事, 用天下人
行新政、用新人
晓以大义, 善于用难用之兵
待人以诚, 用人不疑
非常之才, 必待非常之教育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全文:
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从护国军的一个排长起家,进而成为新桂系统治集团的首脑,统一广西,挥师北伐,发动“六一运动”,参加抗日战争,与蒋介石分庭抗礼、逐鹿中原几十年,最终登上旧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李宗仁虽是一个旧时代的人物,但循着他的人物轨迹去探寻,却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其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借鉴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求贤若渴的当今事业,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行天下事,用天下人年(民国十四年),广西统一。由于连年战争,境内兵匪遍布,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民不聊1925生,境外有革命力量和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严重威胁。以李宗仁为首脑的新桂系刚刚崛起。为了稳固统治,消除“内忧外患”,按照李宗仁提出的“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指导思想,新桂系积极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建设,壮大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图在国内塑造全新的政治形象。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旧桂系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用人的乡党观念仍在各级行政系统中广泛存在。即便是新桂系。“外省人不如广西人,广西人不如桂林人,桂林人不如两江人,朋友不如亲戚故旧”的落后的用人思想也牢固地扎根于一些军政人员的头脑中,对新的建设措施形成掣肘。对此,李宗仁认为,“我们建设不只是为广西而建设广西,应该为中国复兴建设广西,广西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建设要靠全国民众的支持与努力”。[1]在用人政策上,他决心革除“桂人治桂”的历史积弊,提出“行天下事,用天下人”的主张。在那样一个以邻为壑,割据封锁的时代,作为一个封建军阀,能提出“用天下人”的思想,确是难能可贵,相对旧桂系“桂人治桂”的思想,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李宗仁为完成宏图大业,以广西为政治大本营,敞开大门,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年,李宗仁从上海延聘留1933美学者邱昌渭和后来号称“广西六君子”的江浙文人万民一、万仲文、刘士衡、原讷生、徐梗生、朱午健来桂,充发新桂系统治核心的幕僚策士,为桂系治桂谋划大政方针(包括参与起草《广西建设纲领》和其他一系列决策性重要文件),参与核心机密的讨论。由于受到李宗仁在生活上给予的优厚待遇、出谋划策上的格外器重,这些人士来桂后,为桂系效劳,不辞辛苦,竭尽全力。此外,李宗仁还任用了留俄的王公度派,四川、湖南等地来的外江派,甚至特许一些进步人士、共产党员在桂系中任职,如秘密共产党员杨东莼、刘念之等。上述人士荟萃广西,为李宗仁复兴治桂带来了活力生机。李宗仁对技术人才的招纳使用也十分重视。只要愿意为广西建设服务,不管其政治主张如何,不论国内外、省内省外,他都一概收罗,并在薪金上、工作条件上给予特别优惠。如年来桂的地质学家1928丁文江和李四光,年来桂的英国矿业工程师邓安,都受到李宗仁的礼遇。广东、湖南来的报界人士1932黄君度、黄征夫、胡行健等,也受到很好的接待和安排。这些人士都为广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政治斗争中,李宗仁十分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为了扩大新广西的政治影响,他不惜耗费巨资,盛情相邀国内外的政治活动家、演说家、社会名流、报界记者等莅桂参观、游览,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对外宣传广西。应李宗仁之邀,美国人艾迪,教育家司徒雷登,日本《朝日新闻》特派记者足利、美国记者亚奔特和安林汉,以及国内名流胡适、张继、伍朝枢,香港《大公报》经理胡政之,《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侯鸣监等先后来到广西。上述人士旅桂期间和访桂以后,或作文,或演说,大力介绍广西,造成很大影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亚奔特和安林汉在访问广西后曾以“中国的模范省——广西”为题撰文大篇幅的介绍广西,更使“新广西”之名蜚声中外。抗日战争时,李宗仁进一步提出“面向全国,罗致人才,兼收并蓄,促进抗日”的主张。这是他“用天下人”思想的延续与发展,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点和开放性。在李宗仁“用天下人”思想感召下,年冬,各沦陷区大批文化人士纷纷来到当时的广西省省会——桂林,一时间,各种文化团体竟1938相成立。据统计,抗战期间先后涌到桂林的各种文化人数以千计,其中全国知名人士近人。他们当中200有作家、艺术家、自然科学家、教授、学者。如此众多的各类人才汇集一个城市,这在当时的国统区是独一无二的。[2]正是这些人士的聚集,推进和促成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盛誉的“文化城”。由于各地人才的汇集与参与,加之全省上下的广泛动员,三十年代广西重建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开发交通、革除旧弊、推行卫生等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时人有评“省内政风朴实、简节,政令贯彻乡村,干部朝气蓬勃,人民安居乐业”。[3]广西因此赢得了“模范省”的称号,为新桂系投入三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抗日战争,在组织上和人力、物力上奠定了基础,更为李宗仁赢得了大量政治资本,在四十年代参加竞选当上代总统,成为中国显赫一时的人物创造了条件。行新政、用新人“用新人”,是李宗仁用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三十年代的广西建设中,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统治集团提出了“行新政”的政治主张,即以“自卫”造就桂系的军事力量,维护广西的安全;以“自治”造就严密的基层组织,强化桂系对广西统治;以“自给”增加收入,增强桂系的经济实力。为推行“新政”,李宗仁同时提出在行政系统和公务员中“用新人”的基本用人原则,目的在于“能制造成一种科学化的行政,所以注意于文官制度的养成。”[4]所谓“新人”,李宗仁所指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能深刻体会忠实执行其政治路线的、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干部。“用新人”,指的是严禁派别门户之限,不拘一格选人才。李宗仁深知“我国旧官场往往派系分歧,门户畛域之见相深,相互摒斥”。他主张“我们的新作风是绝不任用私人,严禁派别”。[5]在李宗仁“用新人”的思想指导下,这一时期桂省行政机关所用人才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文化水平高。年(民国年)月对广西省会个政务机关名公务员的统计,受过一般19352425803980教育的占(其中国内大学占,中等学校占,特殊学校占,小学占,科举72.97%11.19%29.77%24.58%6.79%占),受过军事学校训练的占,未详。0.64%20.97%6.06%[6]年(民国年)月,对各县县长人的学194029599历统计,其中国外留学人,专科或大学人,中学人,军事学校人,党务学校人,其他人。3382112916[7]为了提高行政长官的文化素质,年月,广西省一下子免了余名文化偏低、不学无术的县长职务,代之以1934820受过高等教育、肯负责任之先进人才[8]。二是年龄较轻。在三十年代,广西的公务员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据广西统计局在年至年的19321933调查,各机关人员年龄在—岁之内的,占以上204080%[9]。这些年轻人干劲大、有抱负、肯牺牲,又从学校接受过桂系的正规教育,对李宗仁在广西推行的一套“新政”深信不疑。他们前仆后继,奋发有为,为发展广西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新桂系统治的得力人才。晓以大义,善于用难用之兵“善于用难用之兵”,是李宗仁用人思想的又一特色。李宗仁用人视野开阔,雍容大度,不持门户之见,深得部属敬仰,部属效力用命,成效显著。“七七”事变后,李宗仁率部参加抗战,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在其管辖之下的部队有原属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桂军等部,当时被称为“杂牌军”。“杂牌军”装备陈旧,弹药缺乏,纪律废弛,精神不振,战斗力低下,是一支十分难带的部队,受到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岐视和冷遇,如二十二集团军是川军改编的,该部出川时因装备破烂,情绪低落而被第二战区的阎锡山和第一战区程潜视为“土匪军”和“烂部队,拒绝接收。李宗仁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并了解川军作战勇敢,如引导得法,同样有很强的战斗力,他明确表示“诸葛亮用草人尚能战胜,五战区欢迎川军”。[10]川军归属五战区后,李宗仁热情接待,尽量给予军需补充,加强战备,使川军官兵受到极大的安慰。他还经常亲临该部向官兵讲话,教育动员,指出:“这一次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自卫战争,不是为着任何一个人,或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每个中国军人都必须同心协力,在最高统帅领导指挥之下克尽其能,尽其保卫国民之天职,以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否则民族沦亡,不仅个人不能免于敌人蹂躏之惨,即我们世代子子孙孙都要做敌人的牛马奴隶。”[11]他勉励官兵要“彻发公诚为国的意识”,“不可有门户及畛域之观念”,要“亲爱精诚”“公而忘私”“为国家民族、为主义去奋斗牺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现代军人。”[12]李宗仁极力用爱国民族意识教育激励部属,使川军上下倍受鼓舞,士气大振。李宗仁不优亲厚嫡,不受畛域门户之限,一视同仁,晓以大义,常能化腐朽为神奇。“杂牌”部队在他的精心训导和指挥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勇气,为抗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台儿庄战役为例,此役国民党参战人员总数为人,其中,“杂牌”部队人数为人,占整个参战部队人数226470178370的。在这次战役中,川军将士功勋卓著。年初,为确保战区在台儿庄布防,川军奉命在津浦78.8%1938路北端布防,同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战斗。月,日军精锐矶谷师团几滕县发动全面进攻,李宗仁命令川3军死守滕县天。在坚守滕县的战斗中,川军将士以抗敌卫国的精神和血战到底的气概,凭借一些自造的3步枪和手榴弹同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拼死搏斗,师长王铭章和名官兵与城共存亡,壮烈殉国,5000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洗雪了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耻辱,写下了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阵取得震撼世界的大捷宣告结束,“杂牌”部队在整个战役的胜利中起了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李宗仁“善于用难用之兵”,指挥“杂牌”部队“打难打之仗”。他曾深刻的指出:“其实作主帅的人,只要大公无私,量材使用,则天下实无可用之兵”,[13]他的用人带兵思想在台儿庄大捷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待人以诚,用人不疑李宗仁从维护国民党利益出发,非常注意随时选拔干将良才,而待人以诚,不废不疑,是其用人实践成功的关键。“昔韩退之作马说,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喻才杰之士,翼见知之秉衡鉴之任者之难”。[14]这是李宗仁亲撰《忆张荩忱将军》文中的一段话。张荩忱,即张自忠,国民常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七七事变前,张自忠任北平市长,奉命忍辱在平津与日方周旋,局外人不明真相,以为张氏通敌。七七事变后,张氏突出敌军重围,逃出北平。京沪舆论指责张擅离职守,不事抵抗,吁请中央严办。此时张自忠成为众矢之的,待罪南京。李宗仁闻知此事后,多方进行了解,详情尽知,认为张“强毅善战,勇略过人”,[15]是一个不可多得将帅之才,而且,“夫士方处危受磨难之会,诚察其孤诣艰贞之志,独排众难,举而为股肱及脱颖用锋,善见其感激奋发超出寻常万万矣!”[16]李宗仁力主“抗战大业,异常艰巨,现在需要人才,如张自忠并无违背国法的行为,似宜明白宣示,及早起用”[17],并无亲自向蒋介石担保,为其请命。李宗仁还多次邀请张自忠面谈,未果后,主动登门拜访,与张促膝长谈,推心置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自忠从李宗仁言行中,倍受鼓舞,从悲观绝望中奋起,重新奔赴抗日卫国的前钱。不久,张自忠因战事安排调往第五战区,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感激知遇之恩,自此,追随李宗仁,为挽救民族危亡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他带领所部官兵主动戒绝抽鸦片的恶习,整肃军纪,强化训练,战斗力大大提高。台儿庄临沂保卫战中,张自忠服从李宗仁的命令,主动捐弃前嫌,及时赴援宿敌庞炳勋军团,与庞部密切配合,血战五昼夜,歼敌余人,粉粹日军矶谷、板垣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企图,为台儿庄大5000捷创造了条件。这个胜利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张自忠的忠勇爱国,大将风度,另一方面李宗仁用人不疑,临危决断,调度有方也是重要原因。此后,张自忠跟随李宗仁参加鄂东、武汉、随枣保卫战,立下卓著战功。年月,张自忠在鄂西大战中,率部浴血奋战,所部伤亡殆尽,张本人亲自迎敌,壮烈殉19405国,成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为国捐躯的军衔最高将领。李宗仁闻此噩耗,痛惜不已,深叹“仗好打,良将难得”[18],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非常之才,必待非常之教育人才的盛衰是由教育的发达程度决定的。李宗仁从选才的角度考虑,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建国之道,首需人才”[19]而“教育是立国的基础,一切人才皆由此养成。”[20]军阀割据,连年战争,军事人才十分宝贵,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尤为重要。李宗仁摒弃旧桂系陆荣庭“我们的军人,只要发一支枪就可以打仗”的草莽思想和陈腐观念,明确指出,“非常之事业,必待非常之人才以成立,欲身任非常之事业,必受非常之教育乃可。”[21]这个“非常教育”就是军事教育。不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建设时期,他都十分注重军事人才的养成,这在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是非常突出的。军事教育是提高军人素质,加强军队战斗力的可靠保证。李宗仁认为,“建国必须建军,建军必须整军,整军必须从教育着手”,[22]“军人应养成一股好学不倦的风气,提高军事教育的水准,由于干部素质的良好,自然就能训练出好士兵来”。[23]早在割据玉林的时候,他就创办了“玉林干部训练所”,专调本部行伍出身的下级军官前往受训,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基层骨干,部队素质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蒋桂战争后,他集中财力办理南宁军校和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灌输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培养专门军事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第五战区创办“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亲自担任班主任,给学员讲课,参加讨论,研磨战略战术。李宗仁根据他多年的带兵治军实践,提出了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四条标准:()服膺主义以坚定信仰;()勤加学习以充实智能;()培养德行以提高人格;()1234整顿生活以振奋精神。[24]李宗仁重视军事教育,培养军事人才,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军事骨干,摔打出一支能打硬仗、苦仗的队伍。他所领导的部队在北伐时以“钢军”著称,在抗战时期五战区官兵特别能打仗。他的嫡系部队桂军一直为他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提供军事实力支持。李宗仁不仅重视军事教育,也十分重视普通教育,希望“以实用的科学为基础,养成三民主义国家的建设人才”。[25]统一广西后,为了满足广西四大建设的需要,李宗仁力排众议,提出“首以恢复各地学校为急务”。[26]年,聘请马君武创办广西大学,他在广西大学开学典礼的贺词中说:“吾国创之1927新学,将统一后卅载,但皆不合实用,徒造出许多上等游民和投机分子,实为一严重问题,广西大学振奋精神,挽救过去教育的颓风,创造一个教育的新生命”。[27]李宗仁还特聘哈佛大学硕士、著名教育家雷沛鸿专管教育行政。雷沛鸿根据广西实际情况,延聘专家学者,规划和设计教育发展方案,增加教育经费,调整和改造各类学校,发展高等教育,开展社会教育,制定地方教育法规。在李宗仁的推动下,当时广西出现大办教育的热潮。在此期间,李宗仁还专门拨出万元专款,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为广西培40养高等师范人才;拨款资助在省外各大学学习的广西籍学生,鼓励他们学成回省服务;重视出国留学人员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出国深造,年,桂省选送出国的留学人员已达多人。这一时期的教育1993900运动,在广西这个文盲充斥,势必影响各项建设和面临抗战救国重任的省份,是一次难得的休整和充实,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在李宗仁的治理下,三十年代,广西政令比较通达,人才荟萃,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正因为如此,抗战开始,广西能在二个月时间内,迅速动员和组织起几十万民众穿上军装,奔赴抗日前线,成为重要的抗日力量之一。这在南方各省是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属罕见。人才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富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李宗仁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其用人实践,有值得借鉴的积极作用。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科技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世纪为“人才的世纪”,谁能抓住人才,谁就能称雄世界。在新21的形势下,借鉴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造就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大有裨益的。浅议李宗仁的用人思想与实践@李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2001级博士生北京100872广西师范大学李宗仁;;用人思想;;社会发展李宗仁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其用人实践,有值得借鉴的积极作用。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编印·桂政纪实(上)第页[1]12
王坪·文化城的文化状况广西日报年月日[2]194398
申晓云·桂系元戎--李宗仁兰州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3]199841P165
李德邻先生论广西建设与复兴中国第页[4]9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南粤出版社年第版第[5][13][19]19861、、页175483367
广西年鉴第二回第页[6][9]1139
广西省统计年报及图表--广西民政统计图表年月印广西档案馆存[7]19409
广西现实政治概况载汗血月刊第四卷第期[8]4
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辑第、、页[10][17][18]25879895
李德邻先生言论集第、-、、、页[11][12][14][15][16][22][23][24][26]92210212404177
李总司令最近演讲集第、页[20][21]7773
革命之花周刊第、期合刊广西省政府革命之花周报社出版年[25]19201926
钟文典(主编)·世纪年代的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年月第版页[27]2030199311P265
机标关键词:
用人思想;李宗仁;社会发展;新桂系;第五战区;政治目的;荩忱;集团军总司令;司令长官;军阀割据;
SYS_VSM:
李宗仁:6916,抗日战争:4418,用人思想:3042,张自忠:2850,新桂系:1981,社会发展:1750,川军:1436,第五战区:1362,台儿庄:836,荩忱:617,
DOI:
CNKI:SUN:GJYB.0.2002-03-029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机构作者代码:
0198015:09690042;
SYS_NVSM:
李宗仁:67.4*308.897;张自忠:12*37.8571;新桂系:8*28.1328;用人思想:8*47.5901;社会发展:4*18.5429;思想与实践:2*9.19677;浅议:2*3.18967;篇长:7029
NVSM_分组:
李宗仁;张自忠;新桂系;用人思想;社会发展;思想与实践;
机构作者名称: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2001级博士生北京100872广西师范大学_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