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变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作者:
高元衡,吴郭泉,程道品,李丰生

机构: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河南师范大学旅游系,河南新乡453002 ,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桂林541004

中文关键词:
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影响

中文摘要:
旅游环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与旅游资源的管理有关 ,更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有关 .认识旅游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处理好旅游者、开发者、行业管理部门及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通过对引起旅游环境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总结出 3种影响类型 :由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由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和由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分析了旅游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危害 ,并对如何应对这些危害进行了初步探讨 .

英文篇名:
Influence of tourism circumstance changing on tourism resources

英文作者:
GAO Yuan_heng 1,2 ,WU Guo_quan 1,CHEN Dao_pin 1,LI Feng_sheng 1 (1.Tourism Faculty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2.Tourism Department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2,China)

英文摘要:
Tourism circumstance is an important tourism attraction and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both 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 of tourists, developers and government in tourist development is how to realize and how to carry out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can cause the change of tourism circumstance the article sums up three reasons:the change of natur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non_tourism 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tourism action.The article also offers suggestions as how to deal with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circumstance changes.

英文关键词:
tourism circum stance;tourism resources;influence

引文:
[1]陈传康.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A].陈传康.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1~1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0~98. [3]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08~130. [4]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3):48~54. [5]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一)[J].旅游学刊,1998,(2):50~54. [6]常凤池.旅游区环境资源及保护[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6.

光盘号:
SCTA0207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桂林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拼音刊名:
GLGX

年:
2002

期:
02

CN:
45-1214/PT

ISSN:
1006-544X

文件名:
GLGX200202030

页:
115-118

分类号:
F590.3

专题代码:
A013;J153;

子栏目代码:
28;1;

全文:
旅游地开发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开发过程中 ,如何认识、开发旅游资源 ,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 ] .对于旅游环境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较多地从环境容量方面[2 ,3] 并且侧重于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特定问题[4] 进行研究 .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的加快 ,国内旅游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环境变化对旅游资源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 旅游环境的含义及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狭义的旅游环境是指旅游区的环境 ,即旅游区内一切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游览行为、身心健康的外界条件和因素 ,包括 3个方面内容 :①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环境和景观 ,如 :地质、地貌状况与地貌构景 ,水体、水文状况与水文构景 ,大气、气候状况与气象构景等 ;②经过人工改造和建设后形成的物质环境与景观 ,如 :交通区位及布局 ,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布局 ,园林建筑状况及构景等 ;③包含在这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之中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观赏价值及其所形成的感应气氛等精神环境条件 .  与其它区域环境对比 ,由于旅游环境的服务对象以旅游者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因此旅游环境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   ( 1 )旅游环境在强调物质环境的同时 ,重视其精神环境 .文化内涵、美学价值、感应气氛构成了旅游环境的吸引力 .   ( 2 )旅游环境强调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景观美的规划和建设 .环境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协调 .   ( 3)旅游环境质量对旅游者行为和心理感应的影响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基础 .   ( 4 )旅游环境具有生态脆弱性 ,易受破坏 ,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代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 ,在保持文化完整、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化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 ,经济、社会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5] .  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上做到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旅游环境是旅游资源的物质依托 ,是旅游活动持续进行的客观物质基础 .良好的旅游环境能够为旅游区内物质、能量、价值、人口、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提供畅通的流动渠道 ,充分展示旅游地的吸引力 ,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2 旅游环境变化的危害性  旅游环境变化按照其起因可划分为三类 :由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由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由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2 1 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可分为自然因素正常变化、自然因素异常变化和突发性自然灾害 3种类型 .   ( 1 )自然因素正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风化 ,包括岩石风化、壁画退色、木材腐朽、生物侵蚀等 .其危害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 ,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 .例如泰山《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石刻是北齐天保年间篆刻在经石峪山谷裸露的岩石上的 ,被誉为中国的大字鼻祖 ,全文原有 2 5 0 0字 ,由于常年受太阳照晒、流水冲刷、岩石风化 ,现仅剩 1 0 4 3字 .   ( 2 )自然因素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土地沙化、森林病虫害、天气突变等 .这类变化过程的危害往往是短期的、快速的、明显的 ,但有些是可以预防和补救的 .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受地面不均匀沉降影响 ,倾斜速度加快 ,一度接近倒塌极限 ,旅游管理部门从保护历史建筑和旅游者人身安全角度考虑 ,只好禁止旅游者攀登 .   ( 3)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暴雨、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其破坏过程通常是突发的、瞬间的、不可预防的、带有强烈破坏性的 .2 2 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包括生产性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和生活性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按其破坏对象 ,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 .2 2 1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 ,主要是由生产、生活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废弃物导致的 ,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   ( 1 )生产污染 .如上海的苏州河 ,河流沿岸原先有多家化工厂 ,其生产污水没有经过净化直接排放进苏州河 ,造成了苏州河水质的严重恶化 ,河水发黑、发臭 ,沿岸居民苦不堪言 .   ( 2 )生活污染 .如杭州西湖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造成了湖水污染 ,淡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水草和水栖动物无法正常生长 ,水体无法自然恢复到良好状态 .1 981年 3月 1 6日西湖水体发黑 ,藻类含量高达 73 36万个 /mL ;1 982年 4月 2 4日水体再次发黑时 ,总磷含量为0 1 79mg/mL[6] ,与西湖周围的秀丽群山构成了鲜明对比 .环境污染通常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其破坏性不仅体现在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影响旅游者的心理感应等方面 ,而且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 2 2 资源生态环境破坏 人类在进行非旅游活动和追求其它部门利益时没有考虑其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对资源生态环境破坏 ,表现为资源破坏、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枯竭等 .例如山东省济南市是我国著名的泉城 ,地处鲁中山区 ,黄河岸边 ,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黄河干渠及其支流小清河的地表径流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 ,用水量急剧增大 ,加之北方天气异常变化 ,降水偏少 ,同时黄河来水量减少 ,原有地表径流无法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于是大量开采地下水 ,城市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黑虎泉、趵突泉、珍珠泉等名泉相继停止了喷涌 ,导致济南市旅游吸引力大幅下降 .2 3 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按其破坏原因 ,可以分为开发建设破坏、旅游服务破坏、旅游者破坏 3种 .  开发建设破坏主要是由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造成的 .表现为在开发时不考虑建筑的适宜性、造型的美观性、布局的合理性等 ,造成建筑物城市化 ,人工园林建筑趋同 ,扼杀了旅游环境的特色 ,破坏了旅游环境的美学特征 .例如泰山山顶的建筑布局 :在泰山山顶 0 69km2的范围内 ,分布着包括一家三星级宾馆在内的十几家住宿设施 ,三处索道站 ,若干通信发射站以及一个现代化的娱乐城等众多现代化建筑 ,把岱顶变成了一个“天上的都市” .众多的历史遗迹被这些现代建筑所遮挡 ,破坏了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和“中国历史文化长廊”所应体现的沧桑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造成了旅游吸引力的下降 .  旅游服务破坏主要是由旅游服务设施在向旅游者提供服务过程中造成的 ,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其危害性主要是破坏旅游感应环境 .张家界金鞭溪原本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后来由于景区内的宾馆随意向溪中排放不经过处理的污水 ,使得金鞭溪发黑、变臭 ,完全丧失了观赏价值 .  旅游者破坏分为 3种情况 :①由客流过大、管理不善引起的 .表现为旅游者数量过多 ,人满为患 ,严重超过景区的容量 ,轻则破坏旅游气氛 ,重则威胁旅游者人身安全 .②由旅游者素质低下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珍惜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 ,肆意采取践踏、刻划、攀折、采摘等活动 ,严重破坏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 .③由旅游者的自然特征带来的 .例如旅游者行走对地面带来压力会破坏土壤的物理性能 ,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 ;呼吸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身体分泌的汗渍油渍 ;照相时闪光灯的闪光会加速壁画、雕塑的老化褪色等 .3 措施和对策   ( 1 )在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中 ,针对自然因素正常变化 ,可采取隔离法 ,即将引起变化的因素与旅游资源隔离 .例如在秦始皇兵马俑的上方建造秦兵马俑博物馆 ,将兵马俑与风、降水等自然因素隔绝 ,对有能力开发 ,没有能力保护的兵马俑坑原地封存 ,暂不开发 ,待日后科技、经济、社会条件成熟以后再开发 .针对自然因素异常变化造成的危害 ,可以采取预防法 ,即采取措施防止自然因素异常变化的发生 ,或者提高预报能力 ,在自然因素异常变化未发生或者刚刚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意大利旅游组织通过科学的调查 ,对比萨斜塔周围的水文地质进行详细的分析 ,采取补充地下水和加大地面压力的方法成功地阻止了比萨斜塔进一步倾斜 ,并使其逐渐直立 ,现已经重新对旅游者开放 ,允许旅游者限时限量攀登 .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 ,宜采取事后补救的措施 ,但事后补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恢复其原先的面貌 ,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唐山大地震给唐山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城市重建过程中 ,并非对所有的地震造成的破坏都进行清除 ,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活动遗迹进行保留 ,形成了独特的地震博物馆 ,吸引了大量的地质学家和旅游者 .   ( 2 )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主要是由当地企业和居民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 .①要转变人们观念 ,加强人们的系统观念 ,强调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任何活动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影响 ;②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确保废弃物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③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实现“谁污染 ,谁治理” ,明确污染治理责任 ;④采取先进技术 ,对已经形成的破坏进行及时补救 .例如济南市通过地质勘探 ,在市郊地下水易渗透的地方修建了拦水坝 ,拦截地表径流 ,补充地下水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济南各大名泉在 2 0 0 1年夏天已经恢复了喷涌 ;⑤建立保护区 ,保护旅游环境 ;⑥采取尽量避免的原则 ,尽量保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 ,确实无法避免的 ,应在破坏形成之前对破坏范围和破坏的程度进行预计 ,破坏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可以采取迁移、异地安置的措施 ,在迁移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资源原来的状态 .   ( 3)针对由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第三类旅游环境变化 ,①应加强旅游开发者对旅游环境的认识 ,认识到旅游环境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成旅游资源价值不可或缺的部分 .②提高旅游开发规划的水平 ,严格旅游开发规划的环境效益的可行性论证过程 :第一 ,防止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破坏旅游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第二 ,建立合理的旅游产业布局 ;第三 ,确保在旅游开发规划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③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旅游环境保护水平 ;④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宣传 ,提高旅游者的觉悟和保护意识 ;⑤加强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 .⑥加强对旅游服务企业废弃物排放的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  旅游环境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旅游活动因素和非旅游活动因素 ,做出恰当的选择 ,采取最适宜的措施 ,使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相协调 ,提高旅游地吸引力 ,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 .旅游环境变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高元衡$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河南师范大学旅游系,河南新乡453002 @吴郭泉$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程道品$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李丰生$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影响旅游环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与旅游资源的管理有关 ,更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有关 .认识旅游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处理好旅游者、开发者、行业管理部门及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通过对引起旅游环境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总结出 3种影响类型 :由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由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和由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 ,分析了旅游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危害 ,并对如何应对这些危害进行了初步探讨 .[1]陈传康.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A].陈传康.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1~1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0~98. [3]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08~130. [4]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3):48~54. [5]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一)[J].旅游学刊,1998,(2):50~54. [6]常凤池.旅游区环境资源及保护[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6.

专辑代码:
A;J

专题子栏目代码:
A013_28;J153_1;

第一责任人:
高元衡

出版日期:
2002-06-30

机标关键词:
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规划;环境变化;旅游环境;旅游吸引力;行业管理部门;杭州西湖;可持续旅游发展;旅游组织;旅游学者;

SYS_VSM:
环境变化:9772,旅游环境:1839,旅游资源:896,旅游开发规划:282,地区旅游业:209,旅游吸引力:182,资源生态环境:156,旅游资源价值:150,旅游服务:117,可持续发展:114,

页数:
4

文件大小:
31k

DOI:
CNKI:SUN:GLGX.0.2002-02-030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209-212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472

被引频次:
6

FFD:
1.059483

文献标识码:
24

期刊标识码:
QK0201;

来源标识码:
P01;P0204;P0205;

影响因子:
0.264

专题整刊代码:
A000

复合专题代码:
A013;J153;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A;J;

语种:
中文;

年期:
200202

作者代码:
06968391;06960797;06968527;06968343;

机构代码:
0238379;0238379;

表名:
cjfd2002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4

机构作者代码:
0238379:06968391;0238379:06960797;0238379:06968527;0238379:06968343;

THNAME:
GLGX200202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GLGX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旅游:81.2*177.704;环境变化:4.2*18.5041;旅游资源:24.4*106.206;影响:16.2*70.5139;旅游环境:4.8*18.1531;社会环境:4.8*9.07656;篇长:4828

NVSM_分组:
环境变化;旅游资源;旅游环境;

第一作者H指数:
1

CI指数:
179.569

第一机构:
桂林工学院

第一作者代码:
06968391

第一机构代码:
0238379

主要主题:
环境变化;旅游资源;旅游环境;

机构作者名称: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河南师范大学旅游系;河南新乡453002;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桂林541004;广西桂林541004_高元衡;吴郭泉;程道品;李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