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

作者:
林加全;

机构:
钦州学院;

中文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

中文摘要:
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或一致性,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应从坚持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时代性、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等方面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

引文:
[1]农作烈,刘斌,陈孟硕等.借海洋文化之风扬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之帆[J].南方国土资源,2007,(11). [2]颜昌廉.论刘冯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学院学报,2009,(1). [3]钦州政协文史委.钦州文史:第五卷[M].钦州:钦州政协文史委,1998:213. [4]钦州政协文史委.钦州文史:第十卷[M].钦州:钦州政协文史委,2003:393.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38. [6]余益中,刘士林,廖明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9,(2).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研究项目(08BSH015)

小标题:
一、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冯爱国精神的内在联系 二、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三、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 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冯爱国精神时代性相统一。 (二) 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相统一。 (三) 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相统一。 (四) 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

光盘号:
SOCI1110S1

文献号:
0

中文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拼音刊名:
HSKX

年:
2011

期:
08

CN:
45-1185/C

ISSN:
1004-6917

文件名:
HSKX201108011

页:
43-46

分类号:
D647;G127

专题代码:
F090;G109;

子栏目代码:
2;4;

全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作支撑。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应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其中,进一步强化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以下简称刘冯爱国精神教育)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冯爱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行政区所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千米,是连接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蕴涵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其中,海洋文化、商贸文化、神话文化是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流放文化、征战文化等亦浸润其间[1]。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讨,发现广西北部湾文化与爱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或一致性,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广西北部湾文化造就了刘永福和冯子材这两位民族英雄,他们的爱国精神又形成了一种文化流传开来,成为新时期广西北部湾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代杰出爱国人士刘永福和冯子材为反帝救国斗争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刘冯爱国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钟爱故乡的朴素情怀。刘永福和冯子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家国一体”的传统组织结构所导致的国家和故乡之爱的同源性,使他们始终抱有钟爱故乡的朴素情怀。他们戎马一生,征战南北,但祭祖、“祭乡”情结难割;他们兴办学校,为故乡培育了众多栋梁之才;他们战功显赫,却选择了当时落后的故乡钦州作为颐养之所,表达了他们对故乡根深蒂固的情感。二是敬爱百姓的仁爱之心。在刘永福和冯子材的意识中,百姓是国家之根本,爱国必先爱民,爱民乃爱国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为此,他们一直对百姓充满深厚的爱意,这种情感基础最终演变成为崇高的刘冯爱国精神。他们关心民众,体恤民情,爱民至厚,用人至公,礼士至诚;他们仗义执言、刚正不阿,明断是非,为民请命;他们正气凛然,主持公道,扶弱制强,除暴安良。三是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刘冯二将对祖国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祖国遭到外敌侵略时,他们毅然为民请命,奋起反抗,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的反抗精神。冯子材率领将士英勇抗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而刘永福领导的抗日保台斗争则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悲壮篇章,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2]。刘永福、冯子材虽早已与世长辞,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始终是广西北部湾文化的标识。刘冯爱国精神与广西北部湾这片英雄热土休戚相关。第一,从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内在精蕴来看,广西北部湾文化始终彰显着高尚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成为广西北部湾文化的支撑。广西北部湾文化之所以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内蕴着爱国精神,这是其区别于众多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目前,众多学者认为,广西北部湾文化主要有海洋文化、商贸文化、神话文化三种形态,其中,海洋文化占主导地位。细考广西北部湾这三种文化形态,发现北部湾文化内蕴爱国精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历史缘由。以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为例,它具有崇尚力量的品格,追求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抗争不屈意识和忧患担当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创新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海洋文化这些要素特质一旦遭遇外来殖民侵略行为,孵化爱国精神就水到渠成了。据历史考证,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在遭遇外敌入侵时,正是这种文化引发了一次次的抵抗活动。由此可言,爱国精神是广西北部湾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依此类考,在广西北部湾这片富饶的热土上,其商贸文化、神话文化无不浸染着爱国精神。综上而言,广西北部湾文化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内蕴着爱国精神,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爱国英雄并由此而获得自我超越。到了近代,广西北部湾文化所蕴有的爱国精神大放异彩,这在刘冯爱国精神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扬。第二,从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广西北部湾自古以来就具有抵御外侮的爱国文化传统。例如,明嘉靖年间瓦氏夫人率“侬兵”赴江浙的抗倭斗争;近代刘冯抗法,等等。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些爱国战争或运动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当地的爱国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爱国精神不仅是广西北部湾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广西北部湾文化的“领航员”,是它决定了广西北部湾文化的“种属性质”或价值取向。第三,从广西北部湾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广西北部湾文化对刘冯爱国精神具有高度的认同度。这可以从广西北部湾民众对刘冯爱国精神的推崇得到验证:刘永福和冯子材已经逝世百年上下,但广西北部湾人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经常以各种方式缅怀他们。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举办的刘冯精神研讨活动不断增多,参观刘冯故居的国内观众和国际友人,不下百万人次[3];有关刘冯爱国精神的书籍、文章众多,内容丰富;在今天的广西钦州市,就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永福路和子材路[4]。所有这些文化现象都昭示着广西北部湾人对刘冯爱国精神具有极大的认同感,这已经内化为北部湾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刘冯爱国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深深地扎根在广西北部湾的历史土壤中,是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推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促进北部湾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是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建设既包括现代优秀文化的吸纳融合,也包含传统精华文化的继承发扬。刘冯爱国精神作为广西北部湾传统精华文化,应在民众中大力加以宣传教育。目前,广西北部湾正处于风生水起的态势,其文化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促进广西北部湾文化繁荣发展正逢其时[5]。以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为契机,在大力倡导刘冯爱国精神的浓厚氛围中,着力凸显广西北部湾爱国文化意蕴,丰富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内涵,将可以重塑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稳妥地推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将对广西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目前,从总体来看,广西北部湾的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迟缓,不能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十分重要,它对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再现刘冯保家卫国、顽强不屈的精神,不仅能够激发广西北部湾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努力拼搏,而且能够激发广西北部湾人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无疑对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第三,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将对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每一种类型或区域性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倾向。广西北部湾文化自身的价值倾向应该是什么?或者说,建设广西北部湾文化应坚持什么价值导向?这是建设广西北部湾文化须正视的一个理论问题。如前所述,刘冯爱国精神与广西北部湾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性,刘冯爱国精神始终是广西北部湾文化的精蕴。由此可以说,刘冯爱国精神理应成为广西北部湾文化的价值取向。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将对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这不仅具有理论基础,更具有现实依据。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和历史原因,我国与东盟诸国在一些领域存有争议甚至摩擦。作为我国西南屏障的广西北部湾,毗邻东盟诸国,地理位置尤为特殊,其文化建设的成败好坏对我国与东盟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不仅可以凸显刘冯抗法的功绩,发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精神,引导广西北部湾文化保持和强化自身所具有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质,实现与东盟各国“互惠双赢、和平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时,在广西北部湾文化统领下,还能有效防止殖民文化的入侵,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第四,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可以增强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凝聚力。广西北部湾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整合力还不够,还未形成一定的文化规模效应。因此,增强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凝聚力是建设广西北部湾文化的主要任务。刘冯爱国精神能担当增强广西北部湾文化凝聚力的历史重担。这不仅因为刘冯两人的人格魅力为广西北部湾大众所认可,更因为刘冯爱国精神具有强大的认同感和号召力。同时,通过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广西北部湾大众将受到洗礼,为了祖国,为了家乡,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最终汇聚起巨大的广西北部湾文化开发力、变革力。这对于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大力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可以增强广西北部湾文化的影响和辐射力。刘冯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作为特定的广西北部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冯爱国精神既具有历史性意义,又具有时代性意义。在历史性意义上,刘冯爱国精神既蕴涵了广西北部湾的古代文化,也蕴涵了广西北部湾的近代文化,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广西北部湾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广西北部湾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广西北部湾人的血脉中。在时代意义上,刘冯爱国精神是广西北部湾爱国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展现,其爱国精神应蕴涵着深刻的现代精神:一是兼容精神。刘冯爱国精神尽管是近代时期的产物,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兼容。二是经世致用精神。刘冯爱国精神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落脚点应是社会实践,力求在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中实现其价值。以这样的宏阔视野宣传刘冯爱国精神,可以间接地宣传广西北部湾文化,为外界了解广西北部湾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窗口”,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扬,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刘冯爱国精神不仅是一个情感范畴,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实践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一)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冯爱国精神时代性相统一。明确刘冯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是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前提。刘冯爱国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由其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刘冯生活在我国晚清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局,在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浪潮高涨,刘冯的家乡广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在国际上,国家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冯爱国精神主要体现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捍卫领土的完整以及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今天,广西北部湾适逢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对广西北部湾人来说,讲刘冯爱国精神就是要热爱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热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广西北部湾文化,为广西北部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当今刘冯爱国精神时代内涵的核心。继承和发扬刘冯爱国精神,应以建设和谐的广西北部湾文化为前提,应有利于促进广西北部湾文化的改革开放,使广西北部湾文化既具有厚实的基础又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二)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相统一。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下来的遗产,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过社会遗传,对建设广西北部湾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既含有过时的、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违背的糟粕,更有着优良的、与新时代精神相一致的精华。在对待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在加强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同时,应继承和弘扬广西北部湾优秀传统文化。在广西北部湾优秀传统文化中,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而不惜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精神以及为振兴中华寻求救国之道的理性精神,揭示了近代爱国精神的时代神韵,赋予了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近代爱国人士精神特质,奠定了我国近代爱国思想的主旋律。应充分吸收这些丰富的思想素养,使刘冯爱国精神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三)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相统一。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坚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从来不存在脱离具体时空的抽象的文化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尊重广西北部湾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克服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陋习,加强文化交流,接纳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使之成为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的催化元素。就某种程度而论,开展刘冯爱国精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新,这不仅体现在科学地对待刘冯爱国精神的态度上,更体现在通过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凸显其爱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升华其爱国精神的主题上。应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和诠释刘冯爱国精神的现实价值,努力寻求其现代探析的契机和条件,使其优秀的因子与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活刘冯爱国精神,赋予其时代价值和现代意义,用转换和提升了的刘冯爱国精神来影响人们,让民众在思想上有一个更高更明晰的行为标准,使他们在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乃至国家的各项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6]。(四)坚持刘冯爱国精神教育与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刘冯爱国精神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项具体的实践工作。一方面,应多层次地开展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在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予以体现,使人们较全面系统地接受刘冯爱国精神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应针对人们的认知情趣、道德修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来确立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目标。此外,还应重视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营造刘冯爱国精神教育的氛围。应运用现代化网络阵地开辟刘冯爱国精神教育新途径,通过技术手段,向世人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刘冯爱国精神的平台,把刘冯爱国精神传播到各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林加全$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或一致性,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应从坚持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时代性、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等方面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1]农作烈,刘斌,陈孟硕等.借海洋文化之风扬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之帆[J].南方国土资源,2007,(11). [2]颜昌廉.论刘冯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学院学报,2009,(1). [3]钦州政协文史委.钦州文史:第五卷[M].钦州:钦州政协文史委,1998:213. [4]钦州政协文史委.钦州文史:第十卷[M].钦州:钦州政协文史委,2003:393.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38. [6]余益中,刘士林,廖明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9,(2).

专辑代码:
H;F;G;

更新日期:
2011-09-26

专题子栏目代码:
F090_2;G109_4;

第一责任人:
林加全;

核心期刊:
Y

出版日期:
2011-08-25

机标关键词:
爱国精神;冯子材;精神教育;永福;文化特性;教育方式;镇南关大捷;时代精神;东盟自由贸易区;道德修养;

SYS_VSM:
北部湾:7978,冯子材:5924,刘永福和冯子材:734,爱国精神教育:552,精神教育:509,永福:338,教育方式:124,时代性:102,价值倾向:25,镇南关大捷:20,

页数:
4

文件大小:
1507K

DOI:
CNKI:SUN:HSKX.0.2011-08-011

允许全文上网:
Y

允许检索:
Y

印刷页码:
37-40

原文格式:
D

下载频次:
359

被引频次:
2

FFD:
1.062901

文献标识码:
21

期刊标识码:
QS0103;

来源标识码:
P01;P0204;

影响因子:
0.258

专题整刊代码:
H000

复合专题代码:
F090;G109;H000;

网络总库专辑代码:
F;G;H;

语种:
中文;

年期:
201108

基金代码:
F0;

期刊栏目层次:
广西论坛

作者代码:
21987976;

机构代码:
0269245;

表名:
CJFD2011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他引频次:
0

是否基金文献:
Y

机构作者代码:
0269245:21987976;

卷期号:
No.194

THNAME:
HSKX201108

CSSCI期刊:
Y

热度:
0

省代码:
0018

出版物代码:
CJFD_HSKX

行业分类代码:
128024417;12802240602

FILETYPE:
XML;EPUB

SYS_NVSM:
广西北部湾:109*580.992;刘永福和冯子材:17*79.195;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25.4*123.063;冯子材:17*79.195;爱国精神教育:15.4*76.593;篇长:5946

NVSM_分组:
广西北部湾;刘永福和冯子材;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

第一作者H指数:
4

CI指数:
104.363

第一机构:
钦州学院

第一作者代码:
21987976

第一机构代码:
0269245

主要主题:
广西北部湾;刘永福和冯子材;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

机构作者名称:
钦州学院_林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