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和阗玉矿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绵延长达1300多公里的区域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昆仑山北坡的先祖们首先开发利用了和阗玉。和阗玉按玉料颜色分为: 1、羊脂白玉:因色泽和质地如羊脂而故名。质地细腻滋润,白如凝脂,是白玉中质地最好的; 2、白玉:颜色洁白或成粉青色,质地细腻滋润,由白到淡色青白、淡色灰白、淡色黄白等,总体上呈现白色; 3、青白玉:色青白或泛白,以白色基调为主,质地细腻滋润,在白色中隐隐闪青、闪灰、闪绿、闪黄色等; 4、青玉:颜色由淡青到深青色,质地细腻滋润。,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黑青色等; 5、黄玉:颜色由淡黄色到深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有黄色、粟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色等; 6、墨玉:颜色由黑色到淡黑色,质地细腻滋润,其黑色多为云雾状、带状、点片状等,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 7、碧玉:由淡绿色到深绿色,质地细腻滋润。有淡绿色、浅绿色、深绿色、黑绿色等。其它品种还有糖玉、青花玉等。 已知且末县玉矿产区有主矿体14条,玉石资源量1.5万-2.5万吨。若羌县库如萨依玉矿区,已知有6个矿点,估算有1200吨。皮山县赛图拉玉矿区,有9处矿点,初步估算玉石产量2800吨。 据资料记载,已通过类比的方法测算,经地质专家勘测确定和阗玉资源的蕴藏量总计约有28万吨。雕琢历史达7000余年。 中国和阗玉的雕琢工艺方法最早起源于先祖的生产劳动,据考证,开发利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居住昆仑山北坡的先民们首先在此选择使用了和阗玉,磨制成生产工具(玉斧)和装饰品(玉串珠)。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遗址出土的玉斧就是有力见证。 中国谚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历代的琢玉大师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鬼斧神工般的雕工,所琢成的和阗玉器,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称著于世。在新疆古代(也称西域)就有艺人雕琢和阗玉器,后被称为"痕都斯坦"玉器,其工艺堪称一绝。有史可查的艺人有和田的维吾尔族依明、于田的司迪克和他的先祖们,制作一些玉杯、玉碗、玉镯、玉烟嘴和玉串珠等实用和装饰工艺品。近代涌现了潘秉衡、王树森等一代琢玉大师,现代出现了"号称小艺人"的尚文仲等以及他们培养的玉雕技术人员。玉载文化 以玉喻人 周天子穆王西行登昆仑宝山高呼:"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于是取片板三乘,载玉万只"而归。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凡玉……贵者尽出于阗"(即和田),英国李约瑟教授说:"关于玉的产地……新疆的和阗玉和叶尔羌河的山上、河里是两千多年来主要的也许是唯一的产玉中心。"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说:"产玉之处多条,独以于阗为贵。" 大量出土的和阗玉器充分证明,和阗玉早在公元前几千年前已沿西域古道也就是"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和欧亚各国。据各种史料证明,古丝绸之路的前身原为"玉石之路"或叫"玉帛之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写有"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的佳句。 公元前二千年以后的奴隶社会,人们逐渐将美丽的玉石从观赏的角度去观察、研究、思考,将和阗玉自身的光洁滋润、坚硬强韧、缜密细腻、庄重沉稳、洁白高贵的品质,通过艺术加工充分展现出来,给玉赋予了文化内函和生命活力,让人们从中享受到美玉的无穷乐趣,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物以稀为贵,和阗玉首先成为奴隶主、达官贵族的专利品。 秦统一六国后,宣告奴隶社会的彻底消亡,封建社会正式确立。从秦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和阗玉作为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予以体现,自然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喻为不屈辱偷生;"化干戈为玉帛"教人热爱和平、放弃战争的美德都予于和阗玉之中。玉洁冰清、玉颜、玉人、玉山、玉客、玉女、玉肌、玉花、玉浆、玉姿、玉骨、玉体……只要一个词冠以玉字,它形容的事物必然是美好、纯洁、吉祥、幸福。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玉,玉亦反过来为人类精神文明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久远的意义。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玉文化无不贯穿着整个历史进程而熠熠生辉,和阗玉不仅仅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更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交通、生活、教育、论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其功大焉。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玉文化溶于民族精神和文明的发展史。(图片提供:新疆和合玉器)西域美玉──和阗玉@曹惠志
@蒋有儒
@文军
机标关键词:
质地细腻;青白玉;赛图拉;古丝绸之路;楼兰遗址;秋葵黄;玉文化;琢玉;儒家思想;痕都斯坦;
SYS_VSM:
西域:5689,质地细腻:3354,玉器:3114,昆仑山:2888,羊脂:1959,青白玉:1682,古丝绸之路:1592,粉青:1584,白玉:1583,楼兰遗址:1574,
DOI:
CNKI:SUN:ZHJJ.0.2002-01-014
TABLENAME:
XHZLPERIODICAL1_METADATA
SYS_NVSM:
和阗:18*71.4707;新疆:3*2.65865;昆仑山:3*7.33166;古丝绸之路:2*6.24965;玉文化:2*5.76113;玉石:3*5.01976;奴隶社会:2*5.83056;深绿色:2*4.81669;玉斧:2*5.19512;琢玉:2*4.72914;维吾尔族:2*4.90321;畏兀儿:2*4.90321;少数民族:2*2.45161;篇长:1822
NVSM_分组:
昆仑山;古丝绸之路;玉文化;奴隶社会;深绿色;维吾尔族;